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决策行为和道德判断过程的外语效应: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1-31 21:48

  本文关键词: 不确定决策 道德判断 外语效应 双加工模型 加工分离程序 出处:《应用心理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近研究者发现,人们对决策任务的加工随表述的语言形式(母语/外语)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即出现外语效应,并基于双加工模型提出了直觉(即情绪)加工被弱化和审慎(即认知)加工被增强两种理论解释,且均获得部分研究结果的支持。本文概述了外语效应及其心理机制的主要研究文献,并指出由于既往研究范式无法分离情绪与认知加工两个子过程的效力,未来研究应利用加工分离程序以及负性情绪与认知加工阻断技术,深入考察外语对直觉加工和审慎加工的影响,以阐明外语效应的形成机制。
[Abstract]:Recently,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e processing of decision-making tasks changes with the language form of expression (mother tongue / foreign language), that is,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Based on the dual processing model, two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re proposed: the weakening of intuitive processing (i.e. emotional processing)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rudential (i.e. cognitive) process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literature on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and it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ormer research paradigm can not separate the two sub-processes of emo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oreign language effects on intuitionistic processing and careful processing, we should make use of the process separation procedure and the blocking technology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cognition process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on intuitionistic processing and careful processing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6YJC190026)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 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要进行是非或对错判断,也需根据对象或行动的利弊做出抉择,这种对备选对象或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即为决策(decision-making)。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决策或判断过程是基于母语实现的。然而,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多地发生于以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欣银,项宇;我国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1期

2 皮美清;张小英;刘视湘;;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0期

3 杨飞;;浅析道德判断中的认知与情绪归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4 王宪清;;10—14岁儿童道德判断特点的初步探讨[J];辽宁师院学报;1980年02期

5 岑国桢,李伯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2年04期

6 ;国内81个地区5—11岁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调查[J];心理科学通讯;1982年01期

7 李伯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阶段报告(下)[J];山西教育科研通讯;1984年04期

8 王新玲;关于北京市一所中学学生的价值系统与道德判断的调查报告[J];心理学报;1987年04期

9 思文;;莱斯特关于道德判断水平的“限定问题测验”介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7年01期

10 陈欣银;道德判断的“确定问题测验”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振群;户秀安;柯森;邓一允;;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2 岑国桢;李伯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张小英;郑日昌;;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湘一;丁道群;;情绪与道德判断:道德判断中的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张栋玲;姚利;王美芳;;中小学生价值观、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郑日昌;李文姝;刘视湘;;中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宏翰;;开展道德判断研究需要注意的若干基本问题[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李伯黍;;国内18个地区5—11岁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调查[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于娟;李宏翰;;道德判断:功利选择与道义选择[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陈会昌;李伯黍;;关于儿童对个人财物与公共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 秦裕林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网络智能研究院、卡内基-摘隆大学心理学系 庄向荣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学院;公平意识可能与生俱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志雄;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苗;“黑暗人格”与功利主义道德判断的关系: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5年

2 董亚利;对愤怒情绪与道德判断关系中的两个调节因素的考察—情绪区分力和道德理性训练[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裴敏俊;无意识助人目标追求、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臧思雨;抽象颜色与行为效价匹配程度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5 曾旭红;“心之近,责之切”: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章吉利;基于DDA原则的道德判断脑基础研究:一项ERP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吴文;人际关系差序性对中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徐丹;重量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道德事件重要性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龙雅姿;调节定向与结果框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唐小棠;身体清洁效应在藏汉高中生中的差异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0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80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