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调式对中国大学生及儿童的情绪诱发效应
本文关键词: 音乐调式 调式偏离 情绪 大学生 儿童 出处:《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音乐调式是指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基本音律创作格式,西方音乐调式包括大调和小调两个基本类型。本研究通过实验一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对大调和小调的情绪体验以及调式偏离程度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大调音乐能够诱发正性情绪,小调音乐能够诱发负性情绪,但情绪唤醒水平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二,探讨了3—5岁中国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感受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5岁儿童感受能力与大学生趋于一致;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
[Abstract]:Music mode refers to the unique basic rhythm creation format in different mus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Western music mode includes two basic types: major and mino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major and minor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gree of mode deviation on it through experiment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usic in major can induce positive emotion, music in minor can induce negative emotion, but the level of emotional arousal is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mode deviat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al perception in major and minor major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ged 3-5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obvious trend of age development in the sensibility of children aged 3 to 5 years old to emotion in major and minor major. The sensitivity ability of children aged 5 years old tend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ensitivity of children aged 3-5 to their emotions in major and minor was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mode devi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心理健康与社会心态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xix002)资助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1引言音乐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如同语言一样,有其自身的构成元素,音乐情绪(emotion music)是在不同音乐元素作用下产生的情绪反应,探讨音乐元素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音乐情绪机制的重要思路(Patel,2008)。音乐调式(mode)也被称为调子,是指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基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岳建;潘孝富;庄钟春晓;;音乐的速度与调式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2 梁承谋,,张永卫,郑锦纹;音乐欣赏过程中三至十岁儿童的情绪判断与想象发展[J];心理学报;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琦;焉树芬;;聊斋俚曲曲牌音乐要素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2 廖家骅;音乐的共性与个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赵静;;英语歌曲的演唱教学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孔静柳;;音乐节奏型命名的具体策略[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栾玲;;“五线谱”课堂教学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栾玲;;高职基本乐理选修课教学微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宇;;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评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高树林;;音乐基础理论教科书中有争议的定义辨析——以音程章节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陈艳秋;;浅析基础乐理课程对音乐鉴赏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1年06期
10 罗樱;;基本乐理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朝坤;李建中;赵庆军;陈自强;;HIT-DML及其关键算法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萍;几种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对比研究及实验验证[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3 孙佳音;音乐要素自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5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丽君;美感与积极情绪的关系及对变化觉察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8 贾随军;傅立叶级数理论的起源[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峰;美尔音级轮廓特征在音乐和弦识别算法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赖永秀;音乐速度变化感知的脑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滕丽民;新疆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罗春柳;影视音乐的表意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慧颖;我国乐理书中的三种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6 郭宏纪;近代以来的“燕乐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陈倩;勤于钻研 勇于探索[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郭三卿;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陈雨;基于Key-dependent HMM的音乐和弦识别系统[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海霖;沧海遗珠:西贝柳斯钢琴小品集(Op.76)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文;音乐的心理功能[J];心理与健康;1995年04期
2 朱曼殊,武进之,缪小春;幼儿口头言语发展的调查研究 1.幼儿简单陈述句句法结构发展的初步分析[J];心理学报;1979年03期
3 钟杰,钱铭怡;中文情绪形容词检测表的编制与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卫平;;乐曲节拍、速度和调式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2 蒋志群;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反应及调适[J];青年探索;1996年06期
3 李殿录;;大学生情绪调适的有效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6期
4 徐琴美;何洁;钟莹;;儿童在困难情景中的情绪反应[J];心理科学;2006年04期
5 杜晓琳;董慧中;樊晓阳;吴明霞;;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6 孙俊才;卢家楣;;大学生情绪社会分享的公众观[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7 刘春艳;刘衍玲;王鑫强;;大学生自我分化与依恋类型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8 鲍作臣;贾洪武;;大学生人格特点与恋爱心理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年06期
9 ;信息网站[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8年10期
10 张智丰;;手势会“说话”[J];科学世界;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艳萍;;聋人大学生与听人大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魏义梅;;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志新;何曲枝;;大学生对熟悉者人格特征认知的准确性[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王桂平;吴煜辉;;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的初步修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班兰美;李彩娜;;大学生依恋、自尊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孤独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凤琴;;当代大学生常见自我冲突与积极自我重建策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戴梅竞;窦俊;蒋羽飞;;大学生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伟邋高峰;定襄为大学生支教提供舞台[N];山西日报;2007年
2 胡雁冰;残疾女罗爱群自强事迹感动大学生[N];石家庄日报;2007年
3 仇逸 沈薇;上海:大学生义工走入医院送温馨[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章伟;为什么乖孩子病后变任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徐阳春 郑宏坤 本报记者 崔志强;爱心城市,让梦想延续[N];哈尔滨日报;2007年
6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7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9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红洋;INS患儿肾组织NF-κB活性、血浆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水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黎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周世杰;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5 华春珍;儿童MBL基因多态与相关感染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6 蔡益民;长沙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7 鄢超云;朴素物理理论与儿童科学教育——促进理论与证据的协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亚平;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王思力;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yclin D1、ERCC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谢晓平;小儿心血管机能的近日节律特征[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争;新时期大学生挫折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煜辉;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金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调查及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常彦梅;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宋欣欣;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7 金怡;大学生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及其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东旭;当代大学生情绪分析及调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陈s
本文编号:1490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9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