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个体人格特质对追随行为的影响:一个调节的中介模型建构

发布时间:2018-02-26 09:37

  本文关键词: 人格特质 调节焦点 LMX 组织公平感知 追随行为 出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文献分析与理论推演,本文通过建构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究个体人格特质与差异追随行为之间的机理关系。该研究模型反映出:(1)个体人格特质与差异追随行为,即主动性人格与积极追随行为;传统性人格与被动追随行为均为正性相关的间接关系。(2)个体的促进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防御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分别中介主动性人格与积极追随行为、传统性人格与被动追随行为的间接关系。(3)在关系与权力导向的本土组织文化情境下,个体的追随动机调节焦点会受到LMX和员工组织公平感知等情境因素的调节而呈现差异,即LMX和组织公平感知正向强化主动性人格与促进型追随动机焦点调节的关系;反向弱化传统性人格与防御型追随动机调节焦点的关系,LMX和组织公平感知愈强,其正向强化和反向弱化的调节效应愈强;反之则愈弱。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ded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personality traits and diversity following behavior by constructing a moderated intermediary model, which reflects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y trait and difference following behavior. That is, active personality and active follow behavior, traditional personality and passive follow behavior are both positive and indirect relation. Defensive follow motivation regulates the in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personality and active following behavior, traditional personality and passive follower behavior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ext of relationship and power oriented loca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 adjustment focus of individual's following motivation will be adjusted by the situational factors such as LMX 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 perception of employees,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MX 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 perception, the positive reinforcement of active personality and the adjustment of promotive motiv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verse weakening of traditional Personality and defensive pursuit motivation regulates the focus. The stronger the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LMX is, the stronger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positive strengthening and reverse weakening is, and the weaker the contrary is.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662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5YJC630147) 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访问学者专项资金项目资助(赣教办[2016]169号)
【分类号】:B848;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慧芳;郭永玉;;大学生个人奋斗、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3期

2 黄攸立;刘筱;;国外工作场所负面人格特质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3 许丽遐;段学红;肖杨;;挖掘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提升主观幸福感[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欧阳九根;董飞;梁一灵;;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7期

5 邱荣;;现代化人格特质——人格早期训练的目标[J];父母必读;1989年02期

6 王蕾,车宏生,杨六琴,林晓婉;领导力人格特质的层次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7 陈少华;刘文兴;宋立娜;;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短信的相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吴俊华;张进辅;范会勇;;师范大学本科生人格特质和职业兴趣关系初探[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1期

9 温芳瑜;许有真;;人格特质在人机界面交互研究之应用[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10 王佳宁;;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瑾;修代明;陈春辉;刘斌;蒋挺;董奇;;BDNF基因Val66Met多态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苏永华;方华;;企业领导者人格特质量表的编制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许华山;;癌症高危人格特质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郝坚;苏彦捷;;儿童对两维度人格特质的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支愧云;陈永进;;青少年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贾春娟;;汉语人格特质词的加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宇中;;以目标人群为描述对象的人格特质词汇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勇;姜梦;陈健芷;;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郑馨瑜;刘兴华;卢珊;;正念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吴继霞;管文娟;;蔡元培人格特质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东方晓;对邪教痴迷者人格特质的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编译/刘洁;人的性格是不变的吗[N];北京科技报;2004年

4 孙彦 殷晓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幸福心理魔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涛;人际关系取向(IR)人格特质的ERP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维江;不同类型笑话对高、低攻击人格特质大学生外显攻击宣泄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辉良;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其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欧阳文芳;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艳明;自我感知的外表吸引力、人格特质和心理契约的关系[D];鲁东大学;2016年

6 王捚杰;人格特质脑机制研究:基于静息态fMRI的数据驱动分类[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许晓t,

本文编号:1537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37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