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语义通达:来自听觉词加工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8-03-01 16:22

  本文关键词: 语义通达 概念表征 词汇表征 双言 出处:《心理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听觉跨语言启动的语义判断范式,考察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之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潮语词为启动词,还是以粤语词为启动词,当二者具有翻译关系时,启动词均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但L1对L2的启动量比L2对L1的启动量大。当启动词与目标词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启动词亦能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但L1→L2与L2→L1的启动量差异不显著。整个研究表明,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的词汇独立表征,语义共享表征;第二方言的词汇能够直接通达语义表征,不需要以第一方言的词汇为中介,但双言的词汇表征与语义表征的联结强度仍然存在着不对称性。
[Abstract]:Using the semantic judgment paradigm of auditory cross-language prim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emant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dialects of unskilled tidal and Cantonese speak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the tidal word is the priming word or the Cantonese word is the priming word, When there is a trans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ords, both primer words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of target words, but the amount of L1 priming to L2 is larger than that of L2 to L1. When the primer has semantic association with the target word, the priming word can also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target word. But L1. 鈫扡2 and L2. 鈫扵he whole study showed that the two dialects of the unskilled tidal and Cantonese dialects had their own 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shared representation, while the second dialect could directly understand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and the second dialect could directly understand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two dialects, while the second dialect could directly understand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two dialects. There is no need to use the first dialect vocabulary as an intermediary, but there is still asymmetry between the lexical representation of two words and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号:DBA120177)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对简繁体汉字的形、音、义的认知研究”(批准号:2012JK235)资助 华南师范大学第九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立项结果“‘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综合性实验训练”、“基础心理学实验范式的应用与创新”的成果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宝国;高怡文;;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及其理论解释的新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1期

2 林泳海;杜立操;闵兰斌;;瑶族儿童双语语义表征方式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陈栩茜;张积家;;粤-普-英讲话者的语义表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刘伟志,梁宁建,刘晓虹,陈晓霞,邓光辉,刘涛生;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的实验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马利军;韦玮;张积家;;熟练普-粤双言者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J];心理研究;2011年01期

6 郭爱萍;听觉加工对于词汇记忆作用的实验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荣宝,彭聃龄;双语者的语义表征[J];现代外语;1999年03期

8 李利;莫雷;潘敬儿;;不同熟练水平粤语-普通话双语者言语产生中的语言依赖效应[J];现代外语;2008年01期

9 宋凤宁,马瑞杰;听觉词汇识别的两个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10 吕勇,沈德立,杜英春,韩宗义;听觉呈现条件下汉语双字词语义和语音启动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词汇石化现象与词汇习得的心理认知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高远;词汇输入过程和二语词汇能力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李永康;第二语言词汇难度定义的整合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贺双凤;心理词汇研究与二语词汇能力发展表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任惠慧;;词汇能力发展模式下的二语习得策略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6 张惠娟,李恋敬,周晓林;双语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7 祁志强;彭聃龄;;语音加工的脑机制研究:现状、困惑及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何莉萍;;关于心理词汇研究的概述[J];成才之路;2010年11期

9 钟富强;;外语学习过程的概念思维特征[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焦江丽;;双语语义表征研究探析[J];成功(教育);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苏丹;赵宏_";方平;;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研究[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万会;;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黎明;蒲茂华;;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SOA区间多点测试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5 蒲茂华;黎明;;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SOA单点测试法的改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6 黎明;蒲茂华;;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SOA区间多点测试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3)[C];2013年

7 黎明;蒲茂华;;传统汉英双语心理词汇语义表征启动实验方法的不足及改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3)[C];2013年

8 陈丹;;汉语词汇产生的研究范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欣;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2 辛宏伟;3-6岁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士法;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存储单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庞爱莲;任务特征、动机及能力对大学生事后偏差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红;语义提取:基于第二语言词汇能力角度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9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小航;DRM范式下加工水平、呈现时间和注意状态对错误记忆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文;词素字频对偏正词识别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哈斯;汉语隐喻认知脑机制的ERP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艳丽;汉英双语者大脑隐喻理解的事件关联电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丹;概念特征对词义提取影响的英汉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丽敏;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的英—汉语义启动效应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7 朱静宁;音乐调式稳定性期待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宓林;不同熟练程度双言者语音加工过程的ERP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晓平;汉语双音节同音歧义词识别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柴翱;汉语双字复合词产生中的语法启动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月明;普通话与广东话口语词汇、语法差异比较、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黎;郭佳;毕彦超;舒华;;汉语名词短语产生中的量词一致性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3 吕勇;许贵芳;沈德立;;汉英语言内及语言间重复启动效应的ERP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4 郑新夷;胡鹭凌;郑小龙;陈凯惠;蔡琳;;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5 高立群,孟凌,刘兆静;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6 戴庆厦;粤语在汉藏语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朱效惠;;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及其对双外语专业教学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林泳海;李荣宝;;有关民族儿童语言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林泳海;覃洋;;瑶族儿童的汉语语感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常月华;;大学生普通话—方言双言使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幼琨;方言对儿童语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桃梅,彭聃龄;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J];心理学报;2003年01期

2 赵俊华;张大均;;思维风格影响英语词汇心理表征的途径和范围[J];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3 李杰;侯友;;双语语义表征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张积家;张凤玲;;双语和双言对图片命名和分类的不对称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4期

5 龚少英,方富熹;不熟练汉英双语学习者第二语言词汇和概念表征的特点[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6 莫雷,李利,王瑞明;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7 黄健;陆爱桃;张积家;;跨语言干涉对粤语-普通话双言者言语流畅性的影响[J];心理研究;2011年04期

8 张志杰;彭春花;黄希庭;;时距估计中的锚定效应[J];心理学报;2008年02期

9 杨双;宁宁;杨美玲;;听写困难儿童对形声字的整字语义加工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10 李利;莫雷;王瑞明;罗雪莹;;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凤玲;张积家;;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语义表征[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利;莫雷;王瑞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邝巧姣;莫雷;;具体词在大脑两半球表征的差异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闫琰;热比古丽·白克力;郭桃梅;;语音在维—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闻素霞;;语音在维一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利;莫雷;王瑞明;;熟练中—英双语者三语词汇的语义通达[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热比古丽;;维吾尔族双语者的非熟练第三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禹钰;成乾;杨昭宁;;大学生“风险”概念的表征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青;陈俊;;普通话/粤语双言儿童言语工作记忆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陈新葵;张积家;;义符熟悉性对高频形声字词汇通达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从语言障碍 探索语言认知及其神经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翔平;都是阅读障碍惹的祸[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田静;汉语旋转文本加工:来自眼动的证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任桂琴;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即时加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明矾;情绪负启动效应的双重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7 董圣鸿;多重参照框架及数字表述方式对数字加工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贾宁;学习判断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阳;视觉返回抑制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浩;听觉条件下汉语声母、韵母、声调在语义激活中的作用及时间进程[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林鑫;汉语双字词词素与整词语义表征相互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杨娜;藏族大学生藏汉双语词汇表征与语义通达的实验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邱艳妮;跨通道呈现方式下的汉英语义启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慧惠;蒙古族双语者双语表征的语义启动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自富;不同语言条件下汉语异义词语义启动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坤;汉语词汇在大脑两半球表征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杜洪飞;汉语单字产生过程中语法类别信息的激活[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维芳;中英双语者词汇语义在大脑两半球的表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国鸿;汉语句子启动信息对大脑两半球加工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叶周军;单纯呈现产生积极情感状态—来自ERP的证据[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2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52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