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论心理人类学对科学心理学的超越

发布时间:2018-03-08 07:35

  本文选题:心理人类学 切入点:科学心理学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心理人类学是相对人文化的领域,但与(科学)心理学在主题上相近且同样强调经验研究,因此心理学可将其作为"他者"加以了解、比照和借鉴。在人的理解层面,心理人类学重视人的社会、文化、生态、整体和意义维度,建构出了不同于心理学过分个体和还原的人的形象;在研究方式层面,心理人类学拓展出了一条迥异于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合理道路,即强调异域-跨文化研究、本地人视角、民族志方法论、跨学科与伦理。未来,整个心理学可在"整合视野"的关照下,重审当前取向的合理性范围,并辩证吸收心理人类学等"他者"的智慧。
[Abstract]: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is a field of relative human culture, but it is close to (scientific) psychology in subject matter and emphasizes empirical research, so psychology can understand it as "other person", compare and draw lessons from it.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cultural, ecological, holistic and meaningful dimensions of human beings, and constructs a different image from that of over-individual and reinstated people in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has developed a reasonable way tha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al science model of psychology, that is, emphasizing the exotic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local perspective, the ethnography methodology,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ethical, the future, The whole psychology can re-examine the rational range of current orientation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integrated vision", and dialectically absorb the wisdom of "other" such as 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B84-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碧波;心理学的文化背景——人类学对心理学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石文典;现代心理人类学的历程及其对中国心理学建设的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3 葛鲁嘉;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及其考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A·C·彼得罗娃;刘敦健;;现代美国民族心理学的基本流派——心理人类学与跨文化研究[J];民族译丛;1991年01期

5 韩忠太;;论心理人类学研究中的主位方式与客位方式[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波;;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洁;“粉领”阶层——社会存在与自我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孙朝阳;;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4 葛鲁嘉;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雷升录;;澄明精神处境的抒写——吴大康小说集《狗男人》的文化解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胡义成;作为矛盾结构体的中国地域文化——破译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尝试性方法简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李麒;;民间水规的法文化解读——以明清山西河东地区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8 刘东英;;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9 谢昌逵;;人类诞生时期的青春奥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吴海航;13世纪蒙古法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光;张付华;王世忠;;黔西北苗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2 王默涵;孟庆伟;;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存在论初探[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陶红;;独立生成与相互融合——民族文化融会中巴蜀蚕桑文化符号构成探悉[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周相卿;;雷公山地区苗族习惯法中的榔规问题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8 罗康隆;;水资源的利用与生计方式——以湖南通道阳烂村为例[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9 周学江;;文化生态视角下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规划探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林仁川;黄俊凌;;闽南文化与海洋传播[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3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陈德云;美国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及其认证:开发、实施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唐仕军;q"土窑工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燕;吐鲁番木卡姆的社会功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喻海伦;福州义序半田村民间信仰文化人类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方世勇;文化权力合法性建构的情境与过程[D];吉林大学;2011年

9 旦智多杰;藏汉双语教学两类模式下学生文化认同及智力发展水平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朝阳;方拱乾及其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葛鲁嘉;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两种存在水平[J];长白学刊;1995年01期

2 葛鲁嘉,高荣;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方式及其现代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6期

3 葛鲁嘉,陈若莉;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4 葛鲁嘉;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5 葛鲁嘉;追踪现代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十个线索[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6 G.Jahoda,石绍华;跨文化心理学中的知觉和认知[J];心理学报;1983年03期

7 葛鲁嘉;大心理学观──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与新视野[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09期

8 葛鲁嘉,陈若莉;论心理学哲学的探索——心理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忠太;;心理人类学的三大来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韩忠太;;论心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殷莉;蔡军;;从“文化与人格”到心理人类学的演进[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韩忠太;;论心理人类学研究中的主位方式与客位方式[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李学农,,唐晓群;斯皮罗心理人类学社会控制观述评[J];学海;1994年06期

6 ;文化与人格[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年01期

7 殷莉;蔡军;;从文化与人格到心理人类学[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8 魏清花;王雄刚;;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中国人理想人格的心理人类学探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马威;;五十年来情绪人类学发展综述——心理人类学发展的趋势[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10 马前锋;孔克勤;;文化与人格:心理人类学的解释[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1582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82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