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化对傣族、景颇族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学业表现的影响
本文选题:民族社会化 切入点:民族社会化信息传递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民族社会化是少数民族家庭教养的核心成分,是有关民族特征的信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传递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民族社会化传递,即民族社会化信息传递,指父母通过家庭行为与沟通交流,向孩子传递种族和民族特征信息,传递如何理解、应对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相互作用的信息;二是子女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即民族社会化信息觉察,指子女对父母传递的民族社会化信息的认知和体验。本研究采用情境实验和整体形塑的叙事分析两种方法,以傣族和景颇族初中生、教师、父母作为研究对象,从父母对子女的民族社会化传递和子女的民族社会化觉察两个方面,全面地考察民族社会化对两个民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和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一选取傣族初中生287名,景颇族初中生240名,要求被试在接受假设的双向偏见表达的冲突情境刺激后,对民族社会化觉察信息进行反应,并评定其主观幸福感及学业表现,结果显示:傣族、景颇族初中生在经历双向偏见表达引起的冲突情境下,觉察到的民族社会化信息按从多到少依次为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偏见准备和促使不信任;傣族初中生所觉察到的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促使不信任信息显著高于景颇族;仅有促进和睦觉察能显著影响傣族、景颇族初中生的学业表现,其中,主观幸福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真实发生过冲突事件的孩子的教师及父母(包括傣族和景颇族),共9人进行深度访谈。对数据进行整体型塑,使其成为完整的冲突事件及民族社会化故事,再对故事进行基本事件框分析,结果发现:在孩子经历了真实冲突事件后,傣族和景颇族的教师和家长都向孩子传递了关心学习、促进和睦和报告权威等信息,但在发生频率上不一致。此外,傣族教师和父母偏向传递促使不信任信息,而景颇族教师和父母偏向传递文化社会化信息、偏见准备信息和鼓励忽略信息。这些信息对个体的学业表现影响情况不一,存在个体差异。综上,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傣族、景颇族初中生在双向偏见表达的冲突情境刺激条件下觉察到的民族社会化信息有四种,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偏见准备和促使不信任。2.傣族初中生比景颇族初中生觉察到了更多的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和促使不信任信息。3.以主观幸福感为部分中介变量,傣族、景颇族初中生对促进和睦信息的觉察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表现。文化社会化、促使不信任和偏见准备对傣族、景颇族初中生的学业表现影响不显著。4.真实冲突事件发生的时候,教师是傣族和景颇族初中生民族社会化信息的重要传递者,同伴起到了重要的报告权威作用。5.在孩子经历真实冲突事件后,傣族和景颇族的教师及父母的民族社会化信息传递存在跨民族的一致性和民族差异性。一致性表现在他们都传递了关心学习、促进和睦两类信息;差异性则表现为景颇族父母和老师更多传递了文化社会化信息和偏见准备信息,而傣族父母和老师更多的传递了报告权威信息。6.父母和教师传递的不同类型民族社会化信息对促进子女/学生的学业表现存在个体差异,而决定民族社会化信息是否能对子女/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环节是:子女/学生对民族社会化信息尤其是促进和睦信息的觉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全国初中生征文大赛启事[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年04期
2 ;全国初中生征文大赛启事[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年06期
3 王鹦;;成才视野下的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分析[J];成才之路;2014年11期
4 林志文;;论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J];成才之路;2014年12期
5 曹小玲;;初中生心目中期盼的体育教师[J];教师;2014年12期
6 黄志超;;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06期
7 杨小玲;;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J];成才之路;2014年11期
8 ;“我的中国梦”征文评奖结果发布[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雪;民族社会化对傣族、景颇族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学业表现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时晶莹;傣族音乐的风格特征研究及演唱诠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3 孟成娇;傣族动物故事的类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顾佳敏;初中生领导力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5 邵巧;初中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6 彭晨f^;初中生校园欺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7 严黎慧;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8 刘爽;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成因调查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9 李素梅;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10 刘美玲;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吸烟现状及干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589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8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