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时间分布特征
本文选题:危机干预 切入点:心理援助热线 出处:《中国公共卫生》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对广州市2008年1月—2015年12月心理援助热线1 533例自杀高危来电进行集中度、圆形分布和χ~2检验。结果圆形分布的结果显示,在月份分布上,自杀高危来电的高峰期为1月1日—2月19日,5月25日—12月31日,主要集中在10月7日。1月1日—2月19日,5月25日—12月31日此高峰期自杀高危来电数量共1 230例,占8年来自杀高危来电总数的80.2%。在时间分布上,自杀高危来电高峰期为11:24~00:20,主要集中在17:52。11:24~00:20此高峰期自杀高危来电数量共1 037例,占自杀高危来电总数的67.6%。在星期分布上,1周7天自杀高危来电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42,P0.05)。高峰期位于周一,8年来周一高危来电数共有254例,占自杀高危来电总数的16.6%。结论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时间分布具有集中趋势,这一结果为优化心理热线运营管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suicidal high risk calls in Guangzhou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hotline.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rate of 1 533 suicidal high risk calls in Guangzhou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hotline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5 was analyzed. Round distribution and 蠂 ~ 2 test. Results the circular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the peak of suicidal high-risk calls was from January 1st to February 19th, May 25th to May 25th, and to the month distribution, the peak value of suicidal high-risk calls was from January 1st to February 19th, May 25th to May 25th. Mainly concentrated on October 7th. Between January 1st and February 19th, there were 1 230 cases of high risk calls for suicide during the peak period of February 19th to February 19th, accounting for 80.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alls in the past 8 years. In terms of time distribution, The peak number of suicidal high-risk calls was 11: 24: 20, mainly concentrated at 17: 52.11: 24: 20. In this peak period, the total number of suicidal high-risk calls was 1,037. 67.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uicidal high-risk call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suicidal high-risk call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one week and seven days (蠂 ~ 2 + 19.342U P0.05). The peak was on Monday, and there were 254 high risk calls on Mondays in the past eight years. 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suicidal high risk calls in Guangzhou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hotline has a concentrated tren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sychological hotlines and taking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分类号】:B846;R19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格;;有心理援助的救灾才完整[J];中国减灾;2008年05期
2 朱小茼;张立祥;;华北煤炭医学院已经派遣20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奔赴四川灾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3 陈雪峰;王日出;刘正奎;;灾后心理援助的组织与实施[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4 贾晓明;;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新视角[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5 谭思;魏蕾;姜润生;张开宁;;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援助资料评价[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6 ;“中国灾后心理援助研讨会”征稿通知[J];四川精神卫生;2009年04期
7 ;“中国灾后心理援助研讨会”征稿通知[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年04期
8 孙桦;;灾后心理援助——回顾与思考[J];心理与健康;2008年10期
9 朱玲;;谈谈灾难后的心理援助[J];养生月刊;2008年09期
10 史占彪;傅春胜;;分享灾后心理援助经验——写在汶川地震三周年[J];心理与健康;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窈然;吴静;陈宇鑫;张杰;许燕;;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工作者主体变化及其动机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窈然;许燕;吴静;陈宇鑫;张杰;;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志愿者动机结构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志愿者为例[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韩布新;侯志瑾;;抗震救灾心理援助[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成东;;灾区儿童心理援助工作的体会[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赵丽俊;刘艳;李古忠;张卫东;;23例地震中受伤小学生的心理援助[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大桂;;绘画技术在灾区心理援助中的运用[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雪梅;;心理援助热线咨询资料分析与思考[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陈红敏;刘立新;林永和;;关于高校建立有效心理援助系统的探讨[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吴剑;;南平市实验小学“323事件”心理援助的体会[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文忠;刘正奎;;以心理科学增强当地力量搞好心理援助工作[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粼粼;“灾后心理援助是一项长期工作”[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吴坚;地震灾后心理援助有了专业官方网站[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3 ;首部灾后心理援助知识音像光盘出版[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尹江勇邋实习生 秦亮;我省第二支心理援助队赴灾区[N];河南日报;2008年
5 曹茸;教育部规划实施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N];农民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毛帽;心理援助工作要有长期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欧普照明联手北师大启动国内最专业灾后心理援助计划[N];消费日报;2008年
8 记者 姜靖;专家倡议成立灾后心理援助志愿者联盟[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蔡锦其;中日合作开展地震灾区心理援助人才培训[N];中国妇女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夏金彪;亟待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灾后心理援助模式[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秋兰;突发事件心理援助的“杭州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周阳;灾后心理援助的系统动态学分析及管理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金依文;中国灾后心理援助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雪;小组工作介入灾后儿童心理援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黄静;云南省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李璇;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组织协作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7 何浩;北川县干部心理援助与咨询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鑫磊;基于EAP模式小学教师心理援助系统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22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2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