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早期受虐与子女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亲子虐待和儿童愤怒管理的作用
本文选题:对立违抗症状 切入点:父母受虐 出处:《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父母的早期受虐经历与子女的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亲子虐待的中介效应和儿童愤怒管理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359名来自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14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儿童对立违抗症状评估表、童年期创伤问卷、儿童愤怒管理量表。结果发现:(1)男孩的ODD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女孩;男孩受到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显著多于女孩(2)在控制了儿童性别后,父母在童年期的受虐经历仍可显著正向预测其成年期的家庭中子女的ODD症状;(3)亲子虐待在父母受虐和子女ODD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间接影响子女ODD症状;(4)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影响子女ODD症状的中介效应后半路径受到子女个体水平愤怒失调(AD)的调节,具体来说,当AD水平较高时,亲子虐待对ODD症状的影响更大;但愤怒应对(AC)和愤怒抑制(AI)对中介效应无显著调节作用。
[Abstract]: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early experience of abuse and their children's oppositional and disobedient symptom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arent-child abuse and the effect of child anger management on this effect were investigated. 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359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from 14 primary schools in Beijing, Shandong and Yunn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ODD symptoms in boy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irls, and the body abuse of bo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the results of which included the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oppositional defiant symptoms, the 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 and the children's anger management scale. Emotional neglect and physical neglect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girls than in girls. Parental abuse in childhood can still positively predict the ODD symptoms of children in adult families.) Parent-child abuse plays a role as a complete mediator between parental abuse and child ODD symptoms. That is, parental abuse indirectly affects children's ODD symptoms through parent-child abuse. (4)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arental abuse on children's ODD symptoms is regulated by children's individual level anger disorder. Specifically, when AD level is high, AD level is higher. The effects of parent-child abuse on the symptoms of ODD were more significant, but anger response and anger inhibi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regulate the mediating effec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基金】:北京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BAEA17039) 2016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62115)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自主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B8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士顺;凌文辁;;多重中介模型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2 方杰;张敏强;李晓鹏;;中介效应的三类区间估计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3 刘红云;张月;骆方;李美娟;李小山;;多水平随机中介效应估计及其比较[J];心理学报;2011年06期
4 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5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6 甘怡群;;中介效应研究的新趋势——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8期
7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8 王华锋;贾生华;李生校;;性别与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9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10 张伶;陈艳;聂婷;;工作—家庭促进对心理授权与工作抑郁内在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方杰;张敏强;;三类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比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陈陵;周宗奎;;大学生自主与主观幸福感:人际依赖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闫菁;王晓宇;肖晶;;抑郁的认知易感者日常应激与抑郁的关系:非适应性认知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常淑敏;张玲玲;张文新;周秀琴;;未来教育规划及评价在青少年同伴群体特征与学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林丽玲;刘俊升;;儿童中期受欺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杜江红;大学新生成人依恋与总体适应:抑郁与孤独的中介作用[D];河南大学;2015年
2 徐杨;大学生无聊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抑郁与学业倦怠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荀龄萱;高中生宽恕倾向、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薛雪;乐观对初中进城务工子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及干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冯建荣;高中生羞怯、同伴依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沈伊默;心理契约破坏与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反应间的中介效应检验[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8 雷文雅;自我同情、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25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2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