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文明行为受施者的工作倦怠与工作绩效

发布时间:2018-03-17 20:20

  本文选题: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 切入点:工作倦怠 出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工作倦怠在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与受施者工作绩效之间的作用。方法:以企事业单位的302名员工为对象,利用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问卷(WIS)、员工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工作绩效量表(JPS)评定被试在过去1年内在工作场所中所遭受的不文明行为的频率、工作倦怠的程度和工作绩效的优劣,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工作倦怠与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WIS总分的平均得分为(2.0±0.6),其中WIS四个维度得分别为工作不文明行为(2.2±0.7)、环境不文明行为(2.2±0.9)、领导不文明行为(1.9±0.6)和人际不文明行为(1.8±0.7);WIS总分与CMBI总分呈正相关(r=0.55,P0.001)与JPS总分呈负相关(r=-0.44,P0.001),CMBI总分与JPS总分呈负相关(r=-0.72,P0.001);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总分通过工作倦怠得分对于工作绩效得分产生正向预测作用(ΔR2=0.53,P0.001)。结论:遭受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员工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工作绩效水平较低。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job burnou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civilized behavior in the workplace and the job performance of the recipient. Methods: 302 employees i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WISI, CMBI and JPS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frequency of uncivilized behaviors, the degree of job burnout and the quality of job performance in the past year.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burnout and workplace uncivilized behavior and job performance.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total score of WIS was 2. 0 卤0. 6, and the four dimensions of WIS were 2. 2 卤0. 7 and 2. 2 卤0. 7 respectively. (2. 2 卤0. 9), 2. 2 卤0. 9), 1. 9 卤0. 6) and 1. 8 卤0. 7 卤0. 7 uncivilized behavior. The total score of Wi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CMBI.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JP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JPS.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JP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JPS. The total score of uncivilized behavior in the workplace is obtained by job burnout. The score had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job performance score (螖 R _ 2 / 0. 53 / P _ 0.001). Conclusion: employees who suffer from uncivilized behavior in the workplace a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job burnout. The level of job performance is low.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1171073)
【分类号】:B8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与测量[J];人类工效学;2004年01期

2 何小师,郎福臣,尚天晓;公务员工作压力源的调查与思考[J];职业时空;2005年12期

3 梁津安,赵伯飞;大学教师群体“工作倦怠”的心理根源与对策[J];经济师;2005年05期

4 王晓霞;;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人口与经济;2009年S1期

5 李朝旭;王经华;;中国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典范研究——评《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一书[J];心理研究;2009年01期

6 赵国祥;许波;;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评李永鑫的《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7 黄林森;;工作倦怠的防与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年05期

8 留岚兰,吴谅谅;“工作价值观职务特征”匹配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年01期

9 蒋奖,许燕,林丹瑚;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10 韦玮;;工作倦怠理论模型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圣钧;;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研究述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的测量与诊断[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周英洪;;交通系统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倦怠源与工作倦怠感的回归分析[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温瑶;甘怡群;谢晓非;;地震灾后医务工作者的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投入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谷靖;;工作一个体匹配对工作倦怠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燕;赵红;;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与应对方式调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晓丽;姜能志;高峰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晶;王才康;;军人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殷小川;;教练员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柏涛;李永鑫;;人格类型与工作倦怠——MBTI的视角[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张策;是工作让你如此倦怠?[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2 罗仁容;好心情抵御“工作倦怠症”[N];四川日报;2005年

3 王晓;7成人染职场倦怠症[N];中国妇女报;2008年

4 李禾;职业枯竭容易导致离婚[N];科技日报;2004年

5 刘宠项;心理疾患同样困扰领导者[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冯静;情感饥渴导致“80一代”不敬业[N];北京科技报;2005年

7 丁青云;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N];山西党校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郑晓强 通讯员 王文津 郭妮妮;给企业员工煲一道“心灵鸡汤”[N];福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茂;工作—家庭增益与工作倦怠、生命质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2 谢晓鹃;企业员工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唐昕辉;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晓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林锡栋;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及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连双;澳门公务员工作倦怠结构探讨[D];暨南大学;2008年

7 陈芸;职业承诺对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向光富;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吕佳;新兴商业银行员工的工作倦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佩英;弹性工作制对缓解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6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26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