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青少年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关系研究——基于抗逆力的中介作用
本文选题:抗逆力 + 社会支持 ; 参考:《残疾人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社会支持可以有效促进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抗逆力是重要的中介保护性因素。本文采用修订后的中文版《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抗逆力量表》对南京市191名14-18岁听障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听障青少年社会适应总体水平中等以下,性别差异不明显;听障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抗逆力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和0.74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和抗逆力对社会适应总体解释力为57.7%;抗逆力在听障青少年社会适应影响因素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1.9%,即社会支持通过抗逆力对社会适应产生影响。建议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和抗逆力来改善听障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
[Abstract]:Social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daptive behavior and enhance individual life satisfaction. Resilience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ry protective factor. Using the revis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ocial adaptation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 Adolescent resilience scale, 191 hearing impaired adolescents aged 14-18 in Nanj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hearing impaired adolescents was below averag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ocial support, resili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were 0.422 and 0.748 respectivel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explanatory power of social support and resistance to social adaptation was 57.7,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esistance to stress on social adaptation of hearing impaired adolescents was significant. Intermediary effect accounts for 61.9% of the total effect, that is, social support has an effect on social adaptation through resistance. 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hearing impaired adolescents by improving social support and resilience.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虹;;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2 沈春华;;内高班学生抗逆力培养的特点、途径和方法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3 高天;;抗逆力的个案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年06期
4 沈之菲;;抗逆力: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8期
5 谢启文;余臣;;抗逆力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向翔;;学校因子影响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8期
7 田国秀;李宏鹤;;中学生抗逆力表现的过渡层次及其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混合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8 高万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抗逆力建构过程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3年00期
9 梁社红;时勘;刘晓倩;高鹏;;危机救援人员的抗逆力结构及测量[J];人类工效学;2014年01期
10 迈克·安戈尔;田国秀;朱笋;杨莉锋;;建构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叙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将涛;;早期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张秀兰;社会抗逆力:风险管理理论的新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自强 辛瑞萍 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脆弱性向抗逆力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蓓丽;结构、文化和能动性: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眉华;困境与调适:乡城流动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征;组织面对灾难的抗逆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高杰;流动青少年抗逆力状态和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李萌;小组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培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董颖晗;提升乳腺癌患者抗逆力的小组工作介入[D];河北大学;2015年
5 赵树理;流动儿童抗逆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6 王晶;唇腭裂儿童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净净;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8 王芳;沉迷与解脱[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9 杜曦;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曾留守大学生的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杨业;提升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的实务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4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8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