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的抑制作用
本文选题:恐惧泛化 + 积极情绪 ; 参考:《心理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恐惧的过度泛化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表现为患者对与原危险刺激极不相似的安全刺激也产生恐惧反应。本研究采用经典条件恐惧范式,以US主观预期、回溯性恐惧评定、回溯性效价评定和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的指标,通过"最好自我"训练来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考察了恐惧习得后的积极情绪对于恐惧泛化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有效地抑制条件性恐惧的泛化,增强被试对安全信号的学习,并对消退后的恐惧重建现象起到预防作用。研究同时显示,恐惧泛化在主观评定指标和生理指标间出现了分离,这表明积极情绪对恐惧泛化的抑制作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可能涉及到不同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通过诱发积极情绪,抑制条件性恐惧的泛化,对临床干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Abstract]:The overgeneralization of fear is one of the core symptoms of anxiety disorder. This study adopts the classical conditional fear paradigm, using US subjective expectation, retrospective fear assessment, retrospective titer evaluation and electrodermic response as the indicators of fear response, and induces the positive emotion of the subjects through "best self" training. The effect of positive emotion after fear acquisition on the generalization of fear was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found that positive emotion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eneralization of conditional fear, enhance the participants' learning of safety signals, and prevent the phenomenon of fear reconstruction after exti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shows that fear generalization is separated between subjective evaluation index and physiological index,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ositive emotion on fear generaliz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rocess, which may involve different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ositive emotion can be induced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conditional fear can be inhibited, which is instructive to clinical interven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0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259) 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资助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娟;曾祥星;郑希付;庄楚群;;非条件刺激降低再评估对条件性恐惧消退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5年03期
2 张卫东,刁静,Constance J.Schick;正、负性情绪的跨文化心理测量:PANAS维度结构检验[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雪;吕淑然;;情绪对建筑工人故意违章行为影响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年07期
2 郑昱;;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信息传播倾向的影响因素——基于民众负性情绪的研究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年07期
3 许若兰;王艺静;程蓓蓓;;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年10期
4 王大伟;乔秀青;苏香;徐平;刘红丽;胡艺馨;;具体情绪与人格特质对决策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3期
5 张耀元;何兴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9期
6 章鹏程;刘毅;路红;;中学生时间压力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恢复体验和情绪状态的中介效应[J];心理研究;2017年02期
7 刘又玮;;时间压力对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冯彪;徐亮;张蔚欣;陈婷;王文清;郑希付;;积极情绪对条件性恐惧泛化的抑制作用[J];心理学报;2017年03期
9 杨昭宁;顾子贝;王杜娟;谭旭运;王晓明;;愤怒和悲伤情绪对助人决策的影响:人际责任归因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7年03期
10 于艳;王阿妹;胡冬梅;司继伟;;诱发情绪、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个体职业决策信息加工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丽,杨廷忠,季忠民;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颖,李雯雯,刘电芝;国外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艳梅;汪海龙;刘颖红;;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4 杨丽珠;董光恒;金欣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5 王艳梅;郭德俊;方平;韩学军;唐丽萍;曲静;;积极情绪影响任务转换的性别和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6 兰伟彬;常经营;;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7 王艳梅;;积极情绪的干预: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8 王新;;积极情绪述评[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刘天月;;积极情绪性质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白景瑞;应湘;王少华;;积极情绪的研究现状初探与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淑娜;;浅析人格和积极情绪[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永;王振宏;;积极情绪、心理韧性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邢采;孙健敏;;积极情绪和心理韧性对于风险决策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曹忠良;;情绪工作中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化解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权方英;李宏翰;;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情绪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朱丽芳;;积极情绪对不同认知风格个体的不合理信念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董俊;王振宏;张建飞;;不同趋近水平的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亚;王振宏;;不同趋近水平的积极情绪对反应抑制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琦;董妍;邢采;;积极情绪与健康:研究进展与理论模型[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亚;;积极情绪对压力反应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艳梅;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董光恒;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启动对冲动控制影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丽君;美感与积极情绪的关系及对变化觉察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4 石长地;积极情绪对整体与局部特征知觉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袁冬华;自我损耗效应及其克服:积极情绪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邵华;应对研究的挑战性问题与新方向[D];吉林大学;2013年
7 何晓丽;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与人际互动影响的线索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小月;不同注意偏向下内隐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小萌;积极情绪对自我损耗的预防与补偿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王璐;不同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情绪诱发视盲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4 鲍爱华;团体辅导培养医学生积极情绪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宋洁;合理情绪训练对高职生积极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云清;不同动机强度的趋近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的调节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应通;娱乐媒介对积极情绪的激发效应及机制探讨[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阳缘园;提升中小学教师积极情绪的团体干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娜;青少年积极认知、积极情绪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邵迪;积极情绪启动对中学生压力感受影响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09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0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