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家庭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
本文选题:网络社交使用频率 + 网络成瘾 ; 参考:《心理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网络社交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影响。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是人们行为的终极理由,其中他人的认可与接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支撑。当青少年生活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环境中,其自我价值可能越高,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可能会减弱。我们从全国7个省收集了1216份青少年自评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网络成瘾倾向以及父母自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节着网络社交使用频率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显著,而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极其显著。结果支持了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Abstract]:Relate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ternet social inter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ternet addiction because adolescents can gain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from others in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 The theory of self-value orientation holds that self-worth is the ultimate reason for people's behavior, in which the re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f others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family are important supports of self-worth. When teenagers live in a high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higher their self-worth may be, the l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frequency of online social use on Internet addiction may be reduced. We collected 1216 data from seven provinces of the country on the frequency of self-rated online social use, the tendency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self-rated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par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social network use and the tendency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families with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The frequency of online social use of adolescent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endency of Internet addiction, but in families with low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the frequency of online social use of adolescents ha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endency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theory of self-value orient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心理学院;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心理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73)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CNLZD1304)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曲可佳;邹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5期
2 谭静;国外关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10期
3 朱湘茹;张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影响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胡牡丽;王孟成;蔡琳;朱熊兆;姚树桥;;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5 王玉廷;刘莉;王美芳;;母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6 佚名;;“七岁看老”有道理[J];意林;2013年17期
7 池瑾;胡心怡;申继亮;;家庭背景与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8 乔娜;张景焕;刘桂荣;林崇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教师支持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江宜霖;黄希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城市幸福指数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陈艳红;程刚;张大均;;大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间的完全中介效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周雅颂;张卫;谢晓东;万丽芬;;社会经济地位与澳门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书玉;高中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及社会权力感的中介作用[D];西南大学;2015年
2 关旎;大学生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移情与助人行为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晓燕;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及其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高扬;青少年早期的内化问题与母亲消极教养的关系: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卢钰;幼儿亲子依恋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研究:自主性的中介作用[D];湖北大学;2016年
6 王一竹;高低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攻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陈曦;中泰两国中学教师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8 王媛;母亲控制策略与3岁儿童顺从行为的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蕾;动态测验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认知改变和学业促进[D];宁夏大学;2013年
10 暴卿;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数学认知的ERPs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4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1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