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中的坏苹果效应及其传递
本文选题:信任 + 可信性 ; 参考:《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坏苹果效应指的是人们观察到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后自身的道德水准也会下降。在人际信任中,第三者的不可信行为(即坏苹果)可能破坏观察者的信任水平。本研究分析了人际信任中是否存在坏苹果效应,以及坏苹果效应的传递问题,即第三者的不可信行为对间接观察者的影响。基于信任博弈的传递链研究发现,第三者的不可信行为会破坏直接观察者的信任,说明人际信任中存在坏苹果效应。然而,随着传递链的进行,被破坏的人际信任有逐渐恢复的趋势。此外,第三者的不可信行为会同时破坏被试对自身交往对象可信性的预期和对方的实际可信性。最后,对上述发现的原因和启示进行了讨论。
[Abstract]:The bad apple effect refers to the people ' s own moral standard after observing the immoral behavior of others . In interpersonal trust , the non - trusted behavior of the third party ( i.e . , bad apples ) can destroy the trust level of the observer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SH013)
【分类号】:B8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丽,张建新;人际信任研究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2 张翔,王旭峰;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因素分析——以南昌地区为个案调查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罗任;周茜;谢海燕;;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分析[J];中国校医;2006年04期
5 杨昭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6 孔繁昌;周宗奎;;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Z1期
7 李妍;贾林祥;;从传统文化视角看中国人的人际信任[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海珍;张鹤;;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郝明亮;;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0年05期
10 张鹤;刘海珍;;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莉;王沛;;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晔;刘华山;;学生信任问卷的编制及试用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康廷虎;白学军;;任务风险对信任游戏中个体人际信任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雅娜;王滨;罗伟;张改叶;李志海;;咨询深度问卷的编制以及其与人际信任、自我表露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孙群;姚本先;;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孔繁昌;周宗奎;;12~19岁青少年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小文;姚本先;周宵;;中学生依恋及其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丹凤;侯天卉;;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谢笑春;孙晓军;黄璐;赵竞;郝恩河;;网络自我表露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自我表露过程模型的网络适用性检验[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董妍;情绪影响人际信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 窦东徽;经济学让人变得“更好”还是“更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书伟;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婷;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杨;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郝江丽;大学生人际信任预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于宏飞;青少年依恋倾向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贺爱彦;孤儿人际信任的内隐特性及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7 陆凤英;儿童虐待对戒毒动机、人际信任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D];西南大学;2015年
8 刘艳;女性服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9 凌笑笑;低人际信任水平大学生的初始箱庭作品特征及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萧易;流动儿童人际信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个人积极品质的中介效应[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3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6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