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班级环境对社会适应的多层线性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12 06:09

  本文选题:流动儿童 + 心理弹性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带来了城镇一体化的新高潮,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打工人群更多的把孩子带着身边,这就使得流动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相伴而来的就是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四步来研究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班级环境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模式。第一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检验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的相关关系。第二步,用分步回归法检验心理弹性对社会适应的回归模型。第三步,加入班级环境变量,建立多层线性模型。第四步,半年后,再次测量进行差异比较,从而验证时效性。得出如下结论:(1)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在社会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2)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内外部资源维度中问题解决、自我效能、自我意识、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学校参与、家庭参与、社区支持都对社会适应问题有独特效应,同理心没有独特效应,同伴支持呈现边缘显著;(3)心理弹性内外部资源维度交互作用对社会适应有显著影响;(4)同伴支持、家庭支持调节了同理心、问题解决、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的关系。(5)心理弹性、班级环境对社会适应建立多层线性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6)再测验证了心理弹性是一个动态过程,多层模型应考虑到时间因素,也部分验证了U型社会适应理论。
[Abstract]:The new round of deepening reform has brought a new climax of urban integration, a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s, the migrant workers take more children with them, which makes the number of floating children increase rapidly. With it comes the problem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floating children. In this study,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nd class environment on social adaptation of floating children. The first step is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In the second step,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is used to test the regression model of resilience to social adaptation. The third step is to add class environment variables to establish a multilevel linear model. The fourth step, half a year later, the difference is measured again to verify the timelines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adaptation between migrant children and urban children. (2) problem solving, self-efficacy, self-awareness, family support, school participation in the dimens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of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of migrant children. Family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support have a unique effect on social adaptation, but empathy has no unique effect. Peer support has a significant edge (3) the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cial adaptation (4) peer support. Family support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problem-solving, self-awareness and social adaptation. Class environment h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layer linear model for social adaptation. The re-test verifie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is a dynamic process. The multi-layer model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time factor and partly validate the U-type social adaptation theory.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增强心理弹性——放得下[J];青海科技;2001年04期

2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许文英;;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与提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7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8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9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10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77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77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