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镜像神经元与他心问题

发布时间:2019-01-17 17:36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他人所具有的心理状态进行猜测和推理,但是我们对他心的归与是如何达成的呢?这个问题就是他心问题,它受到了当代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代心灵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两大理论阵营:理论论和模拟论。理论论认为我们通过运用大众心理学理论来达成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归与。在理论论的解释下,大众心理学是一种理论体系,其内部的各种知识凭借着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就通过运用这种内部具有因果定律的理论做出了理论性推理,从而达成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归与。模拟论认为,我们主要通过运用自身的机制对他人进行心理模拟,从而达成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归与。归与者首先想象自身处于同目标者相同的状态之下,随后将关于目标者的状态输入到自身机制中,最后把产生的心理状态的输出归与给目标者,从而达成对目标者心理状态的预测。但是理论论和模拟论都只是关于他心问题的两种理论构想,直到近几年在认知科学领域中发现了镜像神经元才使得这两种理论构想具有了一定的现实基础。镜像神经元是大脑皮层上众多神经元的一种,它在我们自身执行某个动作以及观察到他人执行相同的动作时都会被激活。通过对镜像神经元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模拟论者认为,在观察状态中,镜像神经元的激活是一种模拟的活动,从而表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为模拟论的观点提供了支持。但是由于在理论论的解释下,我们是依靠某种理论知识来达成对他心的归与,所以就无法合理的说明为什么在归与者和目标者之间会出现这种镜像神经元的一致。故而模拟论者认为自身的观点才是对于他心问题的最好解答。但是在经过仔细的审查后,我们发现,镜像神经元的活动并不满足模拟的特点。首先,镜像神经元的活动并不是模拟成功的必要条件,仅仅依靠归与者同目标者之间镜像神经元间的类似并不能成功的达成模拟;其次,镜像神经元也并不满足模拟所要求的"离线的"特点;最后,归与者内部所产生的镜像神经元的活动也并不是对目标者心理状态的替代。除此之外,仅仅依靠归与者和目标者的心理状态的神经属性间的一致性来推断二者间心理状态的一致,这也是不合理的,是无法达成的。所以模拟论也不能凭借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来声称自己是对于他心问题的最佳解释。既然理论论和模拟论都无法合理的解释镜像神经元的活动,所以此时我们就需要寻求关于他心问题的新的解答。本文在这里支持一种新的观点——模型理论论。模型理论论实际上是在对传统理论论和模拟论进行部分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模型理论论的解释下,对他心的归与过程包含两个部分:低水平的读心和高水平的读心。低水平的读心通过运用类似镜像神经元的低水平认知机制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的把握,这个过程通常是简单、原始并且是无意识的。高水平的读心则包含两个过程:对目标者复杂背景知识的获取过程,以及将上述所有的知识输入到高水平的认知机制产生最后归与的过程。在高水平读心的第二个过程中所依赖的高水平的认知机制即是作为模型而存在的大众心理学,我们通过将关于目标者的所有知识同相似的模型进行匹配,从而达成对目标者心理活动的成功预测。除此之外,模型理论论的解释也可以很好的解释镜像神经元活动的特点。在模型理论论的解释下,镜像神经元对于他心的归与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并不是读心过程所涉及到的唯一机制,这种解释也同认知科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一致。本文的结论是,由于理论论和模拟论这两种理论构想都无法满足镜像神经元的活动特点,所以它们并不能解决他心问题。只有模型理论论可以结合镜像神经元的活动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模型理论论才是目前对他心问题最好的解答。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洪雯;王如彬;;关于神经能量的分子神经动力学[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胡三觉;王玉英;;噪声对神经元活动基本性质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余玲玲;李亮;荣培晶;贲卉;秦庆广;;正常状态和内脏痛状态下不同强度电针激活WDR神经元的量效关系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常丽君;新算法能确定两神经元间的连接概率[N];科技日报;2012年

2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谢佐平;破译学习和记忆的奥秘[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燕;初级传入神经元激活对周围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的信号调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恒通;神经元响应特性及其动力学行为[D];兰州大学;2014年

3 付子英;下丘神经元对不同声刺激模式的反应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文文;神经元群体/集群电活动对行为任务的稀疏编码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子;整合发放神经元发放率与输入相关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单亚州;ML神经元耦合模型的同步研究与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3 马卿誉;镜像神经元与他心问题[D];山东大学;2017年

4 李亮;不同热灸温度和面积刺激对大鼠延髓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的激活作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张U,

本文编号:2410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10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9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