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敌对与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aranoid hostility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on college students' non-suicide self-injury (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 Metho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anchang University was investigated. The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3 854 college students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e, subhealth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and adolescent life event sca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20.0. Results in the past 12 months, the detection rate of NSSI in college students was 10.2% (393 / 3 854),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x (P0.05). The scores of paranoid hostility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in). NSSI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 NSSI group (P < 0.01).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ranoid hostility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NSSI (P < 0. 01).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OR value (95%CI) of the product interaction between paranoid hostility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was 0.999 (0.9981.000), the additive interaction excess relative risk, and the interaction attribution ratio. The interaction index was 0.005, 0.428 and 1.03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paranoid hostility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nonsuicidal self injury, 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is relatively small.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50224) 南昌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cx2016289;cx2016285)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志强;张大均;王鑫强;;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3期
2 孙晓杰;;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信任与孤独感关系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姜桂芳;郭菲;黄峥;陈祉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人格[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3期
4 刘寿;王兆芬;张发斌;杜文琪;李斌;;民族地区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与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7期
5 胡婷婷;陈友庆;;舟曲灾区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9期
6 严宏;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1期
7 牛更枫;郝恩河;孙晓军;周宗奎;;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8 周详;钱君;闻素霞;;语词分析下结构式写作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9 张翌鸣;陶军明;曾莹;;负性生活事件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05期
10 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配贞;郑雪;;感恩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学校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宪增;马瑞敏;;负性生活事件与老年人情感障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耿协鑫;欧阳邦宏;周宗奎;牛更枫;;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冯丽伟;付全;;中职校高一年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调查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蔡雅琦;龚莉;;研究生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效能及应对策略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马宁祥;禹海航;;躯体化疼痛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玲;王静;任训学;;大学生抑郁水平对认知易感-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邹庆兰;;大学新生对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叶瀚琛;张卫;胡谏;陈昱;;负性生活事件、情感支持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美萍;张文新;刘鹤立;曹丛;陈光辉;;5-HT1B基因与负性生活事件对亲子关系的交互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白媛媛;大学生感恩、负性生活事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丽慧;农村青少年的负性生活事件和被欺负对抑郁的预测:同伴支持和积极应对的促进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3 于丹丹;负性生活事件、自我表露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蓉;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业适应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蒋文波;负性生活事件对吸毒人员心理韧性的影响:领悟性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叶利云;负性生活事件与大中学生人生目标:基本心理需要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峰;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8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1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