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科学主义的抵抑,人文主义的彰显——论描述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19-03-07 14:32
【摘要】: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初创时期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共同开创的一门彰显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学科形态,表现出与追求科学主义精神的发生心理学或说明心理学截然相对的基本特征。它反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而坚持人文科学观,反对剥离社会文化情境的机械对象论而坚持寓于社会文化情境的生机对象论,反对实证主义导向的客观实验范式而坚持现象学或解释学导向的主观经验范式,反对方法中心论、元素论、因果决定论、主客二元论和价值中立论的理论观而坚持问题中心论、整体论、自由意志论、主客同一论和价值负荷论的理论观。描述心理学构成了科学心理学早期与自然科学心理学相对抗的强大力量,开辟了不同于科学主义的人文主义路线,在心理学史特别是人文科学心理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Abstract]:Descriptive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discipline form in which Brentano and Dilthey co-founded the spirit of humanism in the beginning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 Show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rsuit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m in the occurrence of psychology or illustrative psychology. It opposes the view of natural science of psychology but adheres to the view of humanities, opposes the mechanical object theory of soci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 and insists on the theory of vital object which is contain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 He opposes the objective experimental paradigm of positivism and adheres to the subjective empirical paradigm of phenomenology or hermeneutics, opposes the theory of method-centered, element-oriented, causal determinism, subject-object dualism and value neutralism, and adheres to question-centered theory. Holism, free will, ident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and theory of value load. Descriptive psychology constituted a powerful force in the early confront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psychology and natural science psychology, and opened up a humanist line different from scientism. It has had a wid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especially i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of humaniti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402081C)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伍麟,郭增花;作为人文科学的心理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7期

2 王申连;郭本禹;;描述心理学的历史演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欢;;检察官压力源实证调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吴梅君;刘冰;;基于自组织的网上答疑系统的设计[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6 向俊杰;姜世伟;王俊涛;;农民生态与经济需求关系的实证考察——以贵州省H乡和C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7 薛伟贤,冯宗宪,陈爱娟;企业家激励约束的障碍、因素与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方双虎;;威廉·詹姆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刘小年;国家、社会和法律的人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张宏国;;白谎语言策略的顺应性解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坚;连榕;;心理健康标准三维层次模型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顾泉佩;;高校学报编辑的需要与编辑队伍的建设[A];学报编辑论丛(第一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付晖;保健型园林营造探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琳;浙江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意愿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天成;认识论的奠基与心理逻辑的统一——兼谈胡塞尔由现象学心理学向先验现象学转变的意义[J];长白学刊;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申连;郭本禹;;描述心理学的历史演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02期

2 王申连;郭本禹;;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及其历史效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张汝伦;;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狄尔泰描述心理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4 张庆熊;;描述心理学对先验现象学——兼谈狄尔泰和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联姻与争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曾繁旭;;心理学关注什么[J];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04期

6 马迎辉;;范畴直观与现象学的悖论——反思阿多诺对范畴直观的批判[J];现代哲学;2014年01期

7 徐应江;思维、直观、构造——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基本思想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J];;年期



本文编号:2436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36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