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基于数字表征的发散性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19-05-14 04:37
【摘要】:创造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研究者对创造性的本质和内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有兴趣,尤其是创造性的神经机制,更是当代创造性研究的重中之重。一些神经影像研究已经发现,创造性问题解决卷入了较多的脑区,包括前额皮层(e.g., Fink et al.,2009; Green et al.,2012; Zhang et al.,2013),顶叶(Fink et al.,2009; Sieborger et al.,2007),颞叶(Chavez-Eakle et al.,2007; Fink et al.,2009),以及视觉区域(e.g., Howard-Jones et al.,2005).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实验任务都是言语材料和图形材料,很少有数字材料。然而关于数字加工的创造性在生活中却是意义非凡,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决数学难题“计算1+2+3…+100=?”时候,巧妙的采用了算术级数对称性,组合出了50组1+100,2+99,……49+52,50+51数对,答案就是:101×50=5050。不同于言语和图形刺激材料,数字加工过程有着不同的心理表征(Dehaene,2005)和不同的神经机制(Jia et al.,2011; Kadosh et al.,2005; Piazza et al.,2002; Richland et al.,2007; Zhong et al.,2011)。但是很少有研究探究关于数字表征创造性或者发散性的神经机制。 在本研究中,我们改编了Hofstadter(1995)关于类比推理文献中使用的数字类比刺激材料作为实验任务,并借助于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来探究数字类比推理任务中,规则的发散性形成的神经机制。 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了预实验。预实验的目的是评估实验材料是否可行,并为功能磁共振实验刺激所需时间提供依据和参考。有两种实验任务,单一答案类比推理任务和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类比推理任务的形式为‘在每个刺激的上方,标明该刺激属于哪一类任务,“一个答案”或者“多个答案”。对于单一答案类比推理任务答案只有一个并且是唯一的,例如,在中,“8”是唯一的答案;对于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每一个刺激都有三个可行的答案,例如,“4”,“3”和“2”都是该任务的答案。每一个答案都对应一个特殊的规则,实验中,要求被试在没有时间限制的前提下尽量思考可行的答案,并且报告采用的规则。为了防止被试每次解决问题都采用同样的规则,实验中涉及了较多不同的规则,所以被试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必须经过努力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套用简单规则。每种条件下,刺激材料有60个。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较好的完成单一答案类比推理任务,平均反应是为3.23s(0.56s),对于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被试平均完成率为2.12个(0.45个),平均反应时为12.33s(4.56s)。 在功能磁共振实验中,刺激材料是从预实验中挑选的平均完成率大于等于2的刺激材料。不同于预实验的是,正式实验要求被试对于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只需要想到两个答案就可以。另外,作为基线的数字辨认任务和类比推理有相似的结构。不同点是在数字辨认任务中,要求被试辨认前三项(A,B,C)中是否有相同的数字。 行为结果指出,被试在完成三种不同任务[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M=7538ms, SEM=325ms),单一类比推理任务(M=2958ms,SEM=147ms和基线(M=3020ms,SEM=169ms))]的反应时有显著地差异, F(2,19)=227.7,P0.001。另外,被试在三种任务[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M=90%,SEM=2.1%),单一类比推理任务(M=98%,SEM=0.2%)和基线(M=88%,SEM=1.5%)]的完成率上也达到显著差异F(2,19)=13.14,p0.001。结果表明,多重类比推理任务卷入了更多的心理操作成分,所以会有较长的反应时和较低的完成率。 在影像数据上面,我们对比了三种不同类比推理实验任务的神经激活来探究数字发散性思维的神经机制。第一个影像数据对比是单一答案类比推理任务和基线任务,结果显示,完成单一答案类比推理任务的认知操作显著的激活了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后回等脑区。其次,我们的研究对比了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和基线的影像数据,结果显示,完成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的认知操作显著的激活了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后回等脑区。最后,影像结果显示,多答案类比推理任务减去单一答案类比推理的激活的主要脑区包括右侧额中回(BA10),左侧顶下小叶(BA40)以及额上回(BA8)。结果表明,在发散性类比推理任务中,右侧BA10和左侧BA40负责新规则的产生,而BA8负责对原始规则的抑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文居;张婷;李红;;心理理论脑机制的分歧:前额叶中部与颞顶联合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袁鑫;时金献;;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心理研究;2010年05期

3 赵晶;石向实;;情绪调节:过程、影响因素及其神经机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欧阳含璐;吴颖;;归纳推理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2期

5 刘金婷;周玉芹;;社会性决策中的情绪反应及其神经机制[J];心理研究;2011年01期

6 朱湘如;刘昌;;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及其理论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7 封世文;杨亦鸣;;脑成像技术在汉语神经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外语研究;2007年02期

8 周统权;徐以中;杨亦鸣;;正常被试与失语症患者镜像书写的对比研究——镜像书写发生机制新论[J];语言科学;2008年01期

9 马小丽;杨彬;钟翔;宋艳;;知觉学习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10 沙文居;李红;张婷;;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研究中的整合[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项辉;;昆虫性信息素通讯及神经机制[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2 梁丽娜;王如彬;;关于工作记忆的综述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彭聃龄;丁国盛;刘宏艳;郭瑞芳;罗艳林;;中文词汇阅读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方环海;赵鸣;;汉语简单句理解中句法与语义的加工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徐峰;王芳;李经才;;褪黑素睡眠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肥胖的临床与基础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秦速励;沈政;;恒河猴重复启动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冯士刚;唐一源;;用脑功能成像的方法研究大脑的视觉成像机制[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8 于庆宝;隋丹妮;李长军;唐一源;;想象能力研究概况[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9 胡林成;熊哲宏;蒋柯;;算术模块先天性的行为和神经科学证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尹华站;黄希庭;;标量计时模型的神经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从语言障碍 探索语言认知及其神经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生 郑丽洁;害怕让人类更好的进化[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王小海;“视觉”,让机器人聪明起来[N];经济日报;2004年

4 刘烨 付秋芳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相离到相依:理智与情感关系嬗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 胡芳 李雪墨;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在京颁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周皓 赵如江;全新脑功能结构露出冰山一角[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吕媛;我科学家发现果蝇其实很聪明[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通讯员赵如江 记者汪敏;脑,,是这样处理图像信息[N];解放日报;2002年

9 陈志春 (研究员);与老人谈谈尿失禁[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10 记者任丽梅;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揭晓[N];中国改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短时关联性错误记忆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仲明;传递性推理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崔茜;欺骗的神经机制和测谎新指标初探[D];西南大学;2013年

4 向玲;冲突监控的神经机制:来自ERP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0年

5 冯廷勇;一种不确定情境中决策过程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陈有国;时间知觉自动与受控加工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李鹏;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孔繁昌;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李相尧;大鼠中脑下丘神经元听觉信息处理特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孟国正;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情境中决策行为的脑神经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伟雄;运动意向形成、执行与抑制的神经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赛李阳;互动情境下谎言决策、反应和结果评价的神经机制的fNIRS和ERP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武晓菲;基于数字表征的发散性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4 陈勇;前列腺疼痛产生的神经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王一峰;数量自动加工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普彬;数字大小影响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梁静;理解自己和朋友信念的认知神经机制:行为和ERP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晓英;听力障碍学生数字加工的神经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瑞贤;名人效应神经机制的探索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梅斌;猫正弦光栅方位辨别和对比度检测知觉学习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6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76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