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ampus violence, bullying, bullying, isolation, etc. have frequently become the hot-search terms,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even light-generated events of students suffering from violence are often reported to the end and the network, whether from a large number of disclosed videos or surveys, Campus violence has become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It is common in the school, which is harm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campus and affec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people begin to form a rigid impression of the impulsiveness of the ethnic minority, and the border area of Yunnan is the settlement of the multi-ethnic cross-border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peopl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ampus violence of the ethnic minority in the frontier of Yunna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violenc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unity among the ethnic studen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21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Xi 'an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ree scales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moral education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ethnic minorities. (2)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90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Dehong, Lijiang and Xishuangbanna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statu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the moral push-off and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were compared,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data analysis: (1)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松;成人的攻击行为与社会认知[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12期
2 张红梅;;小学生攻击行为心理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9期
3 王林松;;论攻击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4 贺桂芬;;攻击行为的心理过程概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高蕾;高晓雷;;小学生攻击行为研究进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1期
6 焦永国;;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吴晓燕;方圣杰;张林;;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低自尊还是高自尊[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8期
8 吴少敏;;转向攻击行为研究概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2期
9 刘婵;;小学生校园攻击行为处理案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10 宋宁;;小学生攻击行为之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君;陈旭;;3-5岁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国红;;精神分裂症患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特征与防范对策[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梅华;肖爱珍;余爱莲;;住院分裂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分析及防范[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雪松;李文姣;;道德推理对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方圣杰;吴晓燕;张林;;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周洁;王二平;;群体态度和情绪对群体攻击行为的影响[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冯展涛;许昭;;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比赛中攻击行为的归因及行为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马效芝;;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行为的感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9 王文菊;;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攻击行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邓红欣;张宪宾;;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及护理对策[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翁晖亮;矫治儿童攻击行为[N];健康报;2003年
2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 翁晖亮;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与对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辽宁省大连市白云幼儿园 孙林林;巧妙化解幼儿的攻击行为[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位照国 刘铁榜;血色迷雾背后的心理学思考[N];健康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纯 特约记者 班雁萍;半数儿童有攻击倾向[N];健康时报;2004年
6 刘文;论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宋金龙;“吉祥草原惠民行动”让1200多个边疆少数民族家庭受益[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孙文剑;边境贸易是边疆少数民族致富的金钥匙[N];中国民族报;2003年
9 刘宏伟;安全需要全网监控[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应高度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延边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振金;肉用公猪膻味物质及攻击行为的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姚秀钰;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乐;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吴晓燕;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D];宁波大学;2012年
3 祖萍;青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赵冉然;宁夏生态移民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胡云翔;父母教养方式、观点采择对高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蕊;初中生交往焦虑的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马丹;移情训练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8 潘绍望;中职学校学生攻击行为成因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照;挫折与自我损耗对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激惹的调节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0 武丹丹;大学生人际自立、线索启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08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0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