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力认知图式:概念解析与整合模型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0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s2011010002561)的资助
【分类号】:B8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龚亮;程怀东;汪凯;;内隐记忆的神经机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光辉;陆爱桃;张美超;李文桃;;社会启动下不同思维方式对双任务成绩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2 周文杰;宋继文;李浩澜;;中国情境下追随力的内涵、结构与测量[J];管理学报;2015年03期
3 杜旌;尹晶;;领导力本土化研究:理论与现实[J];珞珈管理评论;2014年02期
4 谢敏;兰志勋;;麻醉药物影响外显及内隐记忆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年02期
5 曹元坤;祝振兵;;内隐追随理论:概念、测量、前因及后果[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6 杨红玲;彭坚;;内隐追随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年03期
7 韩巍;席酉民;;下属改变世界:领导-下属互动机制的本土建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杨亚平;王沛;尹志慧;陈庆伟;冯夏影;;刻板印象激活的无意图性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特征[J];心理学报;2015年04期
9 罗文豪;;追随研究的历史溯源、现实驱力与未来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年15期
10 徐红丹;曹元坤;;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嘉秋;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小庭;提取干扰对内隐记忆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青青;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感觉通道对记忆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3年
3 谢敏;七氟醚、丙泊酚对择期手术全麻患者术前内隐及外显记忆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4年
4 程敏;家长式领导对员工追随和绩效的影响:人际公平的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腊梅;;认知图式与篇章解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汪文珍;;认知图式机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J];纺织教育;2008年05期
3 李瑾;;认知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09年06期
4 王德亮;;语篇回指的认知图式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赵海燕;;认知图式理论在商务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6 余素青;;认知图式下的庭审叙事连贯机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李永红;孟梅艳;;读者的认知图式与文学翻译中的“异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张凯;张美红;;认知图式:社会认知的偏差与重构[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4期
9 齐艳;;认知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熊力游;;英译教学的认知图式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杰;;传统认知图式和现代性体验:近代都市交往中的意外后果——以1920年代“社交公开”运动为中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2 李建东;董粤章;;认知图式理论:非可正常分析习语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李银美;;从认知图式看商标翻译-归化,还是异化?[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海鸥;别让心灵迷失于“集体热”[N];广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兆明;数学高级认知图式获得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聚居地居民对和谐家庭的认知图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利敏;从认知图式论看中国的“霸”文化现象[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马永军;认知科学的新进路:非线性的自组织具身认知图式[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杨琳;认知图式理论在品牌翻译中的应用:从过程的角度出发[D];青岛大学;2010年
5 朱姗;认知图式理论视角下译者在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的主体性[D];天津大学;2011年
6 张艳;小说前景化语言的认知分析与翻译策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熊慧生;信息缺损与交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蒋柿红;论贝尔翻译过程模式下的认知图式与《尤利西斯》中圣经典故的汉译[D];南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0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3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