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负面图式女性自我面孔识别的加工偏好
发布时间:2020-03-28 16:50
【摘要】:目前对相貌负面图式女性自我面孔识别加工偏好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研究仅论证了相貌负面图式初中生在自我面孔识别提升效应上与常人表现一致,没有探讨其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是否存在,并且有研究表明相貌负面图式女大学生在他人面孔识别上存在独特偏好。因此,相貌负面图式女性自我面孔识别的加工偏好是否具有特殊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包含2个实验,将立足于相貌负面图式女大学生,从自我面孔识别提升效应与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着手,研究相貌负面图式女性自我面孔识别的加工偏好。实验一,使用自我面孔再认范式和主观评定范式,探究了相貌负面图式女性的自我面孔识别提升效应,结果发现相貌负面图式女性偏好将美化过的自我面孔图片视作真实自我面孔或更像真实自我面孔。相貌负面图式女性对自我面孔图片的美丑评分较低,对丑化的自我面孔图片反应更迅速,正确再认率更高。实验二,使用点探测范式,同时采用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了相貌负面图式女性的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结果发现相貌负面图式女性识别自我面孔的反应时显著小于识别他人面孔。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相貌负面图式女性具有自我面孔识别提升效应,在面对不同面孔吸引力的自我面孔识别过程中,倾向于将更具有吸引力的面孔视为真实自我面孔或更像自己。(2)相貌负面图式女性具有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在识别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的过程中,会对自我面孔优先识别加工。
【图文】:
如脸型、眉毛、鼻子、嘴角的轮廓,眼睛的形状等),每张面孔选取 120~200 个参照点,然后与高度美化和丑化的面孔进行匹配转换。其中,高度美化面孔是根据高吸引力面孔平均化、对称化、性别特征化的特点(Rhodes, G.,2006),从中国面孔表情图库中选出 30 张女性的中性表情(龚栩, 黄宇霞, 王妍, & 罗跃嘉,2011),然后将选取的 30 张图片与他们的镜像图片进行 50%的 morphing 合成一张平均化合成面孔,之后使用 Photoshop 对合成的面孔根据尖下巴、小脸、丰满的嘴唇、大眼睛等女性特征进行女性化处理(Perrett, D. I. , May, K. A. , &Yoshikawa, S,1994),高度丑化面孔则选取面瘫患者的面部图片进行合成与加工(施媛媛, & 蔡华俭,2013)。最后,由非参与实验的女大学生作为图片评定人员对经过处理的照片依据美丑程度进行排列,将图片处理的客观美丑程度排序与评定人员对图片美丑程度排序进行一致性分析(r=0.95,p<0.05),图片处理效果与实验预期一致。
3.2.4 实验程序实验采用个别施测,在安静的专业实验室环境中开展。实验开始前,主试向被试介绍实验要求,并引导被试在实验室电脑上通过按键进行行为学实验,通过E-prime 软件完成对实验刺激的呈现和实验数据的采集。整个实验包括自我面孔再认任务和主观评定任务两个部分,实验间隔之间可以休息不超过 5 分钟。(1)自我面孔再认任务将研究选取的 11 张不同面孔吸引力的自我面孔图片随机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分别是被试的真实自我面孔图片 1 张、美化和丑化自我面孔各 5 张(包含10%、20%、30%、40%、50% 5 个处理水平各 1 张),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按键判断呈现的图片是否是真实的自我图片,按“S”键代表“自我”,按“L”键代表“非自我”,每张图片最长呈现 60s,随机出现 2 次(常荷等,2012)。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
【图文】:
如脸型、眉毛、鼻子、嘴角的轮廓,眼睛的形状等),每张面孔选取 120~200 个参照点,然后与高度美化和丑化的面孔进行匹配转换。其中,高度美化面孔是根据高吸引力面孔平均化、对称化、性别特征化的特点(Rhodes, G.,2006),从中国面孔表情图库中选出 30 张女性的中性表情(龚栩, 黄宇霞, 王妍, & 罗跃嘉,2011),然后将选取的 30 张图片与他们的镜像图片进行 50%的 morphing 合成一张平均化合成面孔,之后使用 Photoshop 对合成的面孔根据尖下巴、小脸、丰满的嘴唇、大眼睛等女性特征进行女性化处理(Perrett, D. I. , May, K. A. , &Yoshikawa, S,1994),高度丑化面孔则选取面瘫患者的面部图片进行合成与加工(施媛媛, & 蔡华俭,2013)。最后,由非参与实验的女大学生作为图片评定人员对经过处理的照片依据美丑程度进行排列,将图片处理的客观美丑程度排序与评定人员对图片美丑程度排序进行一致性分析(r=0.95,p<0.05),图片处理效果与实验预期一致。
3.2.4 实验程序实验采用个别施测,在安静的专业实验室环境中开展。实验开始前,主试向被试介绍实验要求,并引导被试在实验室电脑上通过按键进行行为学实验,通过E-prime 软件完成对实验刺激的呈现和实验数据的采集。整个实验包括自我面孔再认任务和主观评定任务两个部分,实验间隔之间可以休息不超过 5 分钟。(1)自我面孔再认任务将研究选取的 11 张不同面孔吸引力的自我面孔图片随机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分别是被试的真实自我面孔图片 1 张、美化和丑化自我面孔各 5 张(包含10%、20%、30%、40%、50% 5 个处理水平各 1 张),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按键判断呈现的图片是否是真实的自我图片,按“S”键代表“自我”,按“L”键代表“非自我”,每张图片最长呈现 60s,随机出现 2 次(常荷等,2012)。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青;;面孔识别本族效应的研究概述[J];校园心理;2016年05期
2 尹月阳;张林;李s
本文编号:2604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0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