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情绪、心理灵活性对大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5 01:15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群体心理灵活性的特点,并通过实验法研究情绪、心理灵活性对大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研究1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心理灵活性的现状。通过发放《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II)测量被试的心理灵活性水平,并收集人口学变量信息,最终获得有效数据475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灵活性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心理灵活性在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性大学生心理灵活性显著高于女性,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显著低于理科专业学生,而其他人口学变量未发现显著差异。研究2探讨了情绪、心理灵活性对大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将研究1中的被试按照心理灵活性从高到低排列,选择前27%中33人的为高心理灵活性组,选择后27%中的32人为低心理灵活性组,实验在一个环境变量得到很好控制的行为实验室中进行,通过观看时间长短一样的喜剧、纪录片和悲剧影片来分别诱发被试积极、中性和消极的情绪体验,以其观看影片时爆米花的进食量作为饮食行为的指标,将中性情绪下的进食量作为基线水平,分别计算被试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饮食行为的改变量和改变程度,并将两种情绪下饮食行为的平均改变程度做为饮食行为的稳定性指标,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被试的饮食行为显著高于中性情绪;高心理灵活性组在消极情绪下的饮食行为显著高于积极和中性情绪状态,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对于低心理灵活性组来说,三种情绪状态中的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消极情绪下的饮食行为最高,中性情绪下的饮食行为最低;高心理灵活性组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的饮食行为及其改变程度都显著低于低心理灵活性组,并且高心理灵活性组的平均饮食行为改变程度也显著低于低心理灵活性组;心理灵活性可以解释饮食行为稳定性26.9%的变异,并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1)大学生群体心理灵活性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大学生心理灵活性在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表现为男性大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理科专业学生的心理灵活性的个体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心理灵活性水平。(2)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都可以显著增加个体的饮食行为;高心理灵活性组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的饮食行为、饮食行为的改变程度均低于低心理灵活性组,并且其饮食行为更稳定;心理灵活性水平可以显著预测饮食行为的稳定性。
【图文】:

流程图,情绪,流程图,灵活性


图 2.1 情绪引起饮食变化的流程图1.5 心理灵活性与健康及饮食行为的相关研究1.5.1 心理灵活性与健康的相关研究心理灵活性这一概念来自于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仅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有很多关于心理灵活性在临床和实践上的研究,并且在研究中已经证实心理灵活性是影响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Kashdan 称其为健康的基石[36]。Hayes 和 Luoma 等人在 2006 年的研究中发现,个体的心理灵活性与其一年后的心理健康水平、生活满意度的相关达到 0.42[39]。国内学者李新、吉阳和祝卓宏在 201年对心理灵活性与心理健康进行的相关研究中,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心理灵活性水平与其 SCL-90 量表各因子均有很高的相关性[43]。在 2006 年 Feldner 在关于人体的痛觉耐受力的研究中发现,当通过冷冻、压迫的方式诱发身体疼痛的感觉时,心理灵活性高的被试对疼痛表现出更大的耐受性,并且恢复速度更快[60]。而

饮食行为,不同心,情绪,灵活性


图 4.1 不同心理灵活性组在不同情绪下的饮食行为4.3.7 不同心理灵活性组饮食行为改变的描述统计由于实验采取混合实验设计,而情绪状态为被试内变量,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不同心理灵活性的个体在不同情绪状态下饮食行为的稳定性,排除个体之间饮食行为差异的影响,以被试在中性情绪条件下的爆米花的食用量作为基线水平,分别计算高心理灵活性组和低心理灵活性组在积极情绪条件和消极情绪条件饮食的改变量和饮食改变程度,具体运算公式如下:饮食改变量=|积极(消极)情绪下的进食量-中性情绪下的进食量|饮食改变程度=积极(消极)情绪下的进食量 中性情绪下的进食量中性情绪下的进食量*100%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幼儿饮食行为研究——以武汉市A园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年11期

2 WENDY;赵利童;李琼;;2017 主子 你能不能好好吃饭 关于喵的饮食行为问题大集合[J];宠物世界(猫迷);2017年01期

3 张勇;;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现状研究[J];饮食科学;2017年08期

4 田雯雯;夏迎秋;;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研究进展综述[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年09期

5 洪佳敏;张旋;林铭榆;马睿智;林丽铅;林鑫;;100例痴呆患者疾病感知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9年03期

6 易可华;汪盛洁;陆燕;秦萌;汤海英;吴武鑫;黄红;;上海市奉贤区中学生饮食行为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4年04期

7 李卫东,王延华;赤峰市城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11期

8 朱焱,贺述柒,刘金涛,肖永根;娄底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1年06期

9 张持晨;郑晓;赵慧宁;苏纯惠;薛雅卿;;基于健康行为过程取向模型的山西大学生饮食行为改善过程的阶段性特征[J];卫生研究;2018年04期

10 杨洋;许红;唐贵忠;何中臣;;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饮食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玲;陈丽萍;居文;;福建省高中生不良饮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松明;;健康饮食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A];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培训班会议汇编[C];2012年

3 赵文华;;我国老年人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中国)成立五周年[C];2003年

4 冯焱;郭文竹;;大学生饮食行为与健康调查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央环;;住院青少年学生肥胖和饮食行为调查[A];201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孙文杰;高永清;;幼儿与家长饮食行为的现况与相关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冯焱;郭文竹;;大学生饮食行为与健康调查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马冠生;;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A];第二届营养宣教技术培训班报告集[C];2011年

9 史祖民;;江苏省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新明;张路;周雪莲;;攀枝花学院学生体质与饮食行为习惯关系的调查[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马冠生;健康饮食行为培养需从小抓起[N];中国人口报;2019年

2 记者 李珩;国人饮食行为地图出炉[N];重庆日报;2017年

3 记者 杨骏;胖瘦指数不能“一刀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本报记者 郜云雁;父母对孩子饮食行为起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马冠生 胡小琪 李艳;少儿饮食行为关系一生健康[N];健康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冯华;饮食行为与健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谭飞 本报记者 张丽霞;咱孩子的饮食行为健康吗[N];大连日报;2011年

8 记者尹岩;家庭是孩子饮食行为形成的第一站[N];中国食品报;2011年

9 尹文;《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现况调查报告》发布[N];中国食品报;2010年

10 廖秀芬 邓宏鹰 钟少鸿;改善学生营养 要从改变饮食行为开始[N];中国食品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晟;成年人饮食行为评价量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柳春红;青少年烟草使用、心理行为与饮食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林鸣;城市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凡;情绪、心理灵活性对大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9年

2 蒋行亚;运用食育主题活动对幼儿饮食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谷岩;饮食行为差异下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与身体素质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良剑;儿童期营养环境与中年时期饮食行为及其相关代谢性指标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5 胡舟;我国城乡居民在外饮食行为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年

6 廖珩;中班幼儿在园饮食行为问题及其矫正[D];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

7 朱旭;胆石症患病的饮食行为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王斌;太原市城市少年儿童饮食行为现况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9 刘迎晓;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肖莉莎;唐山市第三幼儿园幼儿饮食行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4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14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9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