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控制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研究: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5 01:55
【摘要】: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基于对匿名他人行为和意图的善意预期,自愿将社会资源交由对方处置的一种心理意愿。作为一种社会信号机制,人际信任具有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增强个体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作用。为此,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一直受到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关注。有研究发现人际信任水平依赖于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个体越能够削弱他人对自己的信任疑虑,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个体也越愿意信任他人。这一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够促进人际信任,但其具体作用及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针对相关选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仍然比较匮乏。依据人际信任的双加工理论可知,人际信任包含冲动成分和沉思成分两种彼此拮抗的认知过程,冲动成分主要与情绪和情感有关,而沉思成分与主要观点采择、价值取向、自我控制等认知因素有关。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综合考虑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四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一:采用自我控制量表、价值取向滑块测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江苏省高校的32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旨在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人际信任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二:所采用的被试群体与研究一相同,让被试根据自身情况完成由Yamagishi等人编制的信任问卷,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一般信任和信任倾向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二者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研究三为实验研究,从研究一中筛选出237名被试完成单次信任博弈任务,考察自我控制与信任行为之间的关系,且考察了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两者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通过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发现:(1)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和人际信任两两之间正相关显著;(2)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不仅能够单独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效应;(3)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与一般信任和信任倾向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不相同,价值取向在自我控制和信任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一般信任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一般信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4)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不仅能够单独在自我控制和信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信任行为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效应。
【图文】:

自我控制,间接途径,间接效应,人际信任


信任倾向逦w邋t逡逑认知共情逦0.13逦1.40逦<0.05逡逑表6和图2显示了自我控制影响人际信任的三条间接途径分别对应的间接效应值及其逡逑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价值取向与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产生的总间接效应逡逑(0.069是总效应的37.94%)的Bootstrap邋95%置信区间木包含0值,这表明价值取向和认知逡逑共情这两个中介变量在自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逡逑本研宄结果的中介效应共包含三条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第一条途径为自我控制介逡逑值取向—人际信任,其间接效应值为0.019,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表明价值取向在自我逡逑控制和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作用;第二条途径为自我控制—价值取向—认知共情逡逑—人际信任,其间接效应值为0.009,置信区不包含0值,这表明该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逡逑显著;第三条途径为自我控制—认知共情—人际信任,其效应值为0.041,置信区间不包逡逑含0值,这表明第三条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达到显著水平(见图2)。逡逑对上述不同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比较3的逡逑Bootstrap邋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表明间接效应2和间接效应3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逡逑著水平。比较1和比较2的Bootstrap邋95%置信区间均含0值

自我控制,间接途径,间接效应,置信区间


图2自我控制影响人际fg任的二条间接途径逡逑4.3.2自我控制与一般信任的关系: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的中介模型分析逡逑表7和图3显示了自我控制影响一般信任的三条间接途径,及每条间接途径分别对应逡逑的间接效应值及其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总间接效应(0.112,是总效应的33.13%)的Bootstrap逡逑95%置信区间不含0值,表明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这两个中介变量在自我控制和一般信任逡逑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中介效应共包含三条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第一条逡逑途径为自我控制—价值取向—一般信任,其间接效应值为0.029,置信区间包含0值,表逡逑明价值取向在自我控制和一般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第二条途径为自我控制—价值逡逑取向—认知共情—一般信任,其间接效应值为0.015,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这表明价值逡逑取向和认知共情在自我控制与一般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多重中介效应;第三条途径为自我逡逑控制—认知共情—一般信任,其效应值为0.067,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这表明途径三产逡逑生的间接效应显著(见图3)。逡逑对上述不同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比较3的逡逑Bootstrap邋95%置信区间包含0值,这表明间接效应3显著高于间接效应2。比较1和比较2逡逑的Bootstrap邋95%置信区间均含0值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泊蓉;;西安大学生人际归因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张培文;梁丽美;;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年03期

3 曹晓芹;;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16期

4 叶凯音;;大学生人际信任对控制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1期

5 蔡迎春;;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2008年15期

6 谢莒莎;;贫困中学生人际信任关系不良及辅导策略浅析[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12期

7 许慧燕;;人际信任量表的修订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参考[J];文教资料;2010年20期

8 朱虹;;从“亲而信”到“利相关”:人际信任的转向[J];教师博览;2011年12期

9 沈潘艳;万黎;方圆;夏凌翔;兰继军;;大学生人际自立特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独立于大五人格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6年06期

10 赵文进;;青年学生手机依赖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安全感的中介作用[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允丽;夏凌翔;;人际开放与人际信任关系的纵向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张倩倩;陈冬梅;李彩娜;;网络初识阶段自我表露回应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喜欢的中介作用和可信度线索的调节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3 朱文玮;马剑虹;;高空具身信息与人际信任与合作的关系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4 杨颖思;廖昌荫;;大学生人际信任、互惠与求助的关系[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5 邹黎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水平的干预研究[A];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6 谢笑春;孙晓军;黄璐;赵竞;郝恩河;;网络自我表露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自我表露过程模型的网络适用性检验[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蒋敏;杨建;姚琦;;金钱启动对人际信任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8 高晓瑞;陈欣;;感激情绪和反馈情境对人际信任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9 易梅;田园;明桦;黄四林;;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10 姚婕;;当代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A];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向楠;99.0%受访者直言擅拍私信破坏人际信任[N];中国青年报;2013年

2 朱虹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从“亲而信”到“利相关”[N];北京日报;2017年

3 记者 王悠然;“理想情绪匹配”增进人际信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4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王沛 谈晨皓 梁雅君;关系与特质共同影响人际信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5 龙丽达;对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问题的思考[N];吉林日报;2014年

6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罗书伟 陈旭;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构建[N];人民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曹英 张琴琴;“人际信任”破题小企业融资难[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高学德;中国社会人际信任呈现差序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9 徐永健;重视人际信任对构建微贷市场信用关系的创新作用[N];金融时报;2009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董妍;情绪影响人际信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寅;人际信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罗书伟;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李六;社会资本:形成机制与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葛缨;城市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者相关心理特征及情绪加工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曾俊森;政府信任论[D];武汉大学;2013年

7 初浩楠;中国文化环境下企业人际信任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钢;消费者对自然垄断企业信任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何晓丽;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与人际互动影响的线索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颖;状态感恩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杨华勇;不同主观社会阶层与不平等规避的关系:人际敏感性和信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朱玉娇;经济博弈中的人际信任[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徐恩镇;感知宽恕对人际信任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付淑英;自我控制对人际信任影响的研究:价值取向和认知共情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

6 匡乃涛;大学生线上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对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学;2018年

7 杨sョ

本文编号:2614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14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