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特质自我控制对熟虑—冲动前因与锻炼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0-04-28 15:39
【摘要】:根据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发现,年龄25~49岁的成年人偶尔锻炼人口比例最大,将这部分行而不足的人群转化为规律锻炼人群意义重大。其中,中学教师因体育锻炼缺乏而超过半数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本研究以偶尔锻炼中学教师为对象,旨在通过将他们的运动参与转化为规律锻炼,使他们获得充足的心理和心理效益。目前主流的体育锻炼理论均从理性决策出发,忽略了非理性决策对运动参与的预测作用。因此本研究以熟虑—冲动模型为出发点,构建并检验偶尔锻炼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理论模型,考察自我控制特质水平的高低对熟虑和冲动系统对体育锻炼的调节作用,为提高偶尔锻炼中学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支持。预研究:采用ActiGraph GT3X检验了国际身体活动长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long,IPAQ-L)中休闲时间体育锻炼分量表的效度,结果发现问卷锻炼量与GT3X所有指标均存在中到高强度的显著相关,与中强度到高强度活动时间(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的相关达到.86,IPAQ-L效度良好。并建立了 IPAQ-L休闲时间分量表与GT3X指标间的函数关系,为正式研究中体育锻炼的精确测量提供依据。研究一:本研究采用纵向实验设计,对河南某市年龄在25~49岁间的547个未达到ACSM规律锻炼标准的偶尔锻炼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程序测量,构建并检验熟虑—冲动模型在偶尔锻炼中学教师的适用性。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可以接受,熟虑系统—态度、主观控制感、锻炼动机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意向,意向和主观控制感可直接预测体育锻炼,冲动系统—情感联结、趋近运动、偏向运动和偏向久坐可以直接预测体育锻炼,熟虑和冲动系统共同解释体育锻炼方差的39%,其中熟虑系统对体育锻炼方差的解释率为27%,冲动系统解释体育锻炼方差的12%。研究二:进一步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了自我控制特质在意向、主观控制感、情感联结、趋近运动、趋近久坐、偏向运动和偏向久坐对体育锻炼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自我控制特质对熟虑系统和冲动系统的调节作用基本成立。意向、主观控制感和偏向久坐与自我控制交互项对体育锻炼起正向预测作用;偏向运动与自我控制交互项对体育锻炼起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特质对意向、主观控制感、偏向运动与偏向久坐对体育锻炼的调节作用成立。虽然情感联结、趋近运动和趋近久坐与自我控制交互项对体育锻炼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自我控制特质在情感联结、趋近运动和趋近久坐对体育锻炼的调节作用不成立。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熟虑—冲动模型适用于解释、预测偶尔锻炼中学教师的运动参与。其中熟虑系统影响最大,冲动系统次之。(2)熟虑和冲动系统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受自我控制特质的调节。自我控制特质高的个体,熟虑系统对体育锻炼影响更大,自我控制特质低的个体,冲动系统对体育锻炼的影响更大。因此,锻炼行为的干预策略需考虑人格特质:自我控制高的人,针对熟虑前因干预可能更有效;自我控制低的人,非理性干预可能更有效。
【图文】:

散点图,线性相关关系,肉眼,散点图


锻炼蛩逡逑图1锻炼量与MVAP散点图逡逑由图1可知,锻炼量与MVAP存在呈现着某种线性相关关系,但肉眼无法逡逑判定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需要进一步检验两者之间最佳的拟合回归方程,各线逡逑性函数的拟合指数见表3。逡逑逦表3锻炼量与MVAP拟合指数逦逡逑函数类别逦R逦R2逦R2adj逦S.E.E逡逑.855逦.731逦.730逦77.067逡逑对数函数逦.778逦.605逦.603逦93.471逡逑倒数函数逦.562逦.316逦.312逦122.957逡逑二次函数逦.858逦.737逦734逦76.486逡逑三次函数逦.862逦.744逦.740逦75.640逡逑-14-逡逑

参与者,体育锻炼,图片,向下


逦测试逦近久坐,远锻炼“8”/“2”键逡逑本研宄实验过程如下(见图2)。本研究A组和B组为测试一要求参与者接近逡逑体育锻炼图片,,远离久坐少动行为图片,按“8”键或“2”键移动小人向上或向下接逡逑近或远离;C组和D组为测试二要求参与者接近久坐少动行为图片,远离体育逡逑锻炼图片,按“8”键或“2”键移动小人向上或向下接近或远离。逡逑-21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莉;;儿童自我控制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S2期

2 王序荪;;心理的自我控制与培养[J];心理学探新;1985年03期

3 徐速,刘金花;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管教态度间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2期

4 宋辉,杨丽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程利;桑标;解希静;;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特点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年Z1期

6 张灵聪;自我控制的一种机制──平衡需求[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陈伟民,桑标;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8 丁海燕,罗艳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特点及其制约因素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童成寿;;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宋美荣;郑莉君;;自我控制研究回顾与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苗;陈会昌;;儿童2岁时自我控制的特点及其对小学第一年适应状况的预测[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杨丽珠;刘文;;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于国庆;杨治良;;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杨丽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与促进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拥军;;自我控制:一种有限的资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孙拥军;张力为;吴秀峰;;运动参与者的操作表现:自我控制的视角[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7 郭金花;梅松丽;;主观幸福感、网络成瘾及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魏来;王瑞琪;聂衍刚;;特质自控与自我损耗对自我控制失败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连成;;思维抑制与表达对运动员自我控制损耗的影响[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金欣俐;杨丽珠;沈悦;蒋重清;;癫痫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自我控制脑电差异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碧海;教师如何自我控制与调节情绪[N];天津教育报;2009年

2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系 但菲;自我控制与幼儿个性的发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王展;烦躁的自我控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詹文明;“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哲学[N];中国经营报;2005年

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胡东芳;优秀教师是如何“出炉”的?[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3岁看老”有一定道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通讯员 谢明霞;湿疹,自我控制最重要[N];家庭医生报;2006年

8 杨觅斯;良好品质靠养成[N];湖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韩明华;流言蜚语只伤弱者[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武;手机使用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拥军;自我控制损耗对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于斌;工作记忆能力与自我控制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6 董春艳;他人存在及其自我控制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程;特质自我控制对熟虑—冲动前因与锻炼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2 陈和平;重庆市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陈怡;大学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淑芳;自我控制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马夕汐;音乐诱发情绪对自我衰竭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6 殷叶馨;大学生幸福取向与生涯适应力、自我控制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松;男性新兵特质应对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计丹洁;大学生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6年

9 黄薇;3-6岁幼儿自省能力的发展及对其自我控制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10 李文迪;大学生强化敏感性、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3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43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