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刺激颜色与情绪启动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13 11:34
【摘要】:速度知觉是个体利用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对运动物体的速度做出估计与判断的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为了探究速度知觉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模拟交通场景,考察了颜色、情绪、干扰物伴随等因素对速度知觉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为5(车辆图片颜色:黑、白、红、黄、蓝)×3(移动速度:高、中、低)×3(情绪启动:无启动、启动正性情绪、启动负性情绪)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车辆图片颜色和移动速度是组内变量,情绪状态是组间变量,因变量为对碰撞时间的估计误差量(反应时与实际碰撞时间之间的误差)。实验二为5(车辆图片颜色:黑、白、红、黄、蓝)×3(移动速度:高、中、低)×2(干扰物伴随:无、有)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车辆图片颜色和移动速度是组内变量,干扰物伴随是组间变量,因变量为对碰撞时间的估计误差量。实验一的结果显示:(1)颜色的主效应显著,通过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其中被试对黄色车辆的碰撞时间估计的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显著高于蓝色和白色车辆(p0.01),与红色和黑色的车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2)情绪的主效应显著,通过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其中无情绪启动的被试碰撞时间估计的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显著高于正性情绪下的被试(p0.01),正性情绪下的被试碰撞时间估计的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显著高于负性情绪下的被试(p0.01)。(3)颜色和情绪的交互效应显著。在负性情绪下,被试对不同颜色的车辆的碰撞时间估计误差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绪下,被试对黄色车辆碰撞时间的估计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最小;在无情绪启动的时候,被试对黄色车辆碰撞时间的估计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最大。实验二的结果显示:(1)颜色和干扰的交互效应显著,在无干扰伴随的情况下,被试对黄色车辆碰撞时间的估计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最大;在有干扰伴随的情况下,被试对白色车辆碰撞时间的估计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最大,对黄色车辆碰撞时间估计的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最小。(2)速度和干扰的交互效应显著,被试在对低速车辆碰撞时间的估计的时候,有干扰伴随的情况下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要显著高于无干扰伴随的情况,在对中速、高速车辆碰撞时间估计的时候,有干扰伴随的情况下误差量(负数)的绝对值要显著低于无干扰伴随的情况。研究结论如下:(1)情绪影响人们的速度知觉。正性情绪使人们的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提高,负性情绪相反。(2)颜色影响人们的速度知觉。黄色具有较强的警示作用,让人们变得更加谨慎,提高了人们对速度的知觉。(3)情绪和颜色存在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黄色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无情绪启动和正性情绪启动下,黄色却会提高人们的速度知觉的准确性;而负性情绪的存在则让人们降低了颜色对速度知觉的影响。(4)干扰物伴随与颜色存在交互作用。干扰物的存在让人们降低了颜色对速度知觉的影响。(5)干扰物伴随与车辆移动速度存在交互作用。人们在判断中、高速运动的车辆的时候,干扰物伴随提高速度知觉的准确性,然而在判断低速运动的车辆时,干扰物伴随降低了对速度的知觉。
【图文】:

颜色,车辆,形容词,情绪


图2.1五种颜色车辆逡逑(2)情绪启动材料及测量量表:选取某著名相声演员节目5min、南京大屠逡逑杀纪录片片段5min分别作为正、负情绪启动材料。选取正性情绪负性情绪量表逡逑(PANAS)邋(Watson,Clark邋&邋Tellegen,1988)作为测量情绪启动效果的工具,逡逑该量表分别包含丨0个正性和负性情绪形容词,,每个形容词有5个不同程度,要逡逑求被试根据当前感受,对感受到的程度进行打分,分别结算正性、负性情绪分值逡逑的平均值,作为衡量情绪状态的指标。逡逑(3)软件制作:本实验软件A基于遮挡范式设计,采用java平台开发。实逡逑验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逡逑■逡逑■逡逑

练习效应,操作流程,界面图,颜色


掊澹逓靛义贤迹玻蔽逯盅丈盗惧义希ǎ玻┣樾髌舳牧霞安饬苛勘恚貉∪∧持嗌菰苯谀浚担恚椋睢⒛暇┐笸厘义仙奔吐计危担恚椋罘直鹱魑⒏呵樾髌舳牧稀Q∪≌郧樾鞲盒郧樾髁勘礤义希ǎ校粒危粒樱╁澹ǎ祝幔簦螅铮睿茫欤幔颍脲澹﹀澹裕澹欤欤澹纾澹睿保梗福福┳魑饬壳樾髌舳Ч墓ぞ撸义细昧勘矸直鸢案稣院透盒郧樾餍稳荽剩扛鲂稳荽视校蹈霾煌潭龋义锨蟊皇愿莸鼻案惺埽愿惺艿降某潭冉写蚍郑直鸾崴阏浴⒏盒郧樾鞣种靛义系钠骄担魑饬壳樾髯刺闹副辍e义希ǎ常┤砑谱鳎罕臼笛槿砑粱谡诘卜妒缴杓疲捎茫辏幔觯崞教ǹⅰJ靛义涎椴僮鹘缑嫒缦峦妓尽e义

本文编号:2711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11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