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表象视角对道德许可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01 12:56
【摘要】:道德许可效应是指当人们在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道德行为之后,就会许可自己在接下来的行为中有不道德的表现,但这种道德心理平衡或补偿的模式并不总是成立,有些情况下,道德行为也会导致后续一致的行为,提示道德许可效应的出现与否受到一些调节变量的影响。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研究发现,个体在高解释水平下更倾向于做出前后一致的行为,在低解释水平下更倾向于做出前后补偿的行为。表象视角是指人们在回忆和想象时头脑中的视觉画面所呈现的视角,在第一人称视角下,个体从亲历事件的角度看到场景,在第三人称视角下,个体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场景,并看到场景中的自我。基于表象视角与解释水平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假设:表象视角和初始道德行为的性质对后续的道德行为有交互作用。在第一人称视角下回忆或想象,会导致前后道德行为的补偿性;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回忆或想象,会促进前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检验上述研究假设。实验1考察在回忆道德事件时,使用不同的视角回忆对于之后道德决策的影响。结果验证了回忆视角和初始行为对道德情景的决策所产生的交互效应,具体来说,在第一人称视角下,回忆不道德行为的被试在后续的道德情景决策中分数高于回忆道德行为的被试。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回忆道德行为的被试在后续道德情景决策中的分数与回忆不道德行为的被试之间差异不显著。实验2考察在想象道德事件时,使用不同的视角想象对于之后道德行为的影响。结果验证了想象视角和初始行为对亲社会行为倾向所产生的交互效应,具体来说,在第一人称视角下,想象中性行为的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高于想象道德行为的被试;在第三人称视角下,想象中性行为的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与想象道德行为的被试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部分验证了表象视角在道德许可中的调节作用:在第一人称视角下,道德许可效应明显;在第三人称视角下,道德许可效应消除,但没有出现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倾向。研究对这一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8
【图文】:

初始行为,情景,视角,事件


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3 章 实单效应分析发现,在第一人称视角下,回忆道德事件被试的道德情景决策分M = 3.26, SE = 0.16)显著低于回忆不道德事件的被试(M = 3.90, SE = 0.16= .005 ;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回忆道德事件被试的道德情景决策分M=3.71,SE=.11)和回忆不道德事件的被试(M = 3.62, SE = 0.11)差异不显著= .687,如图 1 所示。

积极情绪,初始行为,视角,事件


3 章 实验 1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144) = 4.35,p = .039 , η2 = .03。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第一人称视角下,回忆道德事件被试的积极情绪分数(M = 3.21, SE = 0.12忆不道德事件的被试(M = 3.06, SE = 0.11)没有显著差异,p = .360;在称视角下,回忆道德事件被试的积极情绪分数(M = 2.88, SE = 0.11)与显回忆不道德事件的被试(M = 3.21, SE = 0.11),p = .043,如图 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晓燕;;关于纠正落后学生不良道德行为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研究[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彭怀祖;;论合道德行为[J];江海学刊;2017年06期

3 姜东辉;;义工活动对高职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6年33期

4 黄潇晓;姜[?;卢莹;;过去道德行为的公开对未来道德行为的影响[J];南大商学评论;2016年03期

5 柳芳红;;加强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J];中华少年;2017年07期

6 茅双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以“菜场购物”为例[J];文理导航(下旬);2017年02期

7 窦玲;;对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实效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7年02期

8 黄新清;;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成长[J];小学教学参考;2017年09期

9 张日华;胡永建;;由“捐款”到“义卖”引发的德育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10期

10 张孝云;;促进幼儿道德知行转化的策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春凤;;浅析班主任在孩子叛逆期的特殊作用[A];2018年4月向导-教育导刊论文汇编[C];2018年

2 康肖彦;;完善见义勇为的保障救济[A];河北省见义勇为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课题组;;认识自己 革新自己 成就自己——关于高中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矫治的实践与思考[A];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海霞;;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A];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5 余国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年

6 张吉连;;榜样对中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崔伟兰;;重视实践体验促进道德行为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张春芳;;巧妙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中)[C];2006年

9 汤芳;姜媛;方平;;道德认同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道德图式可及性和自我控制损耗的中介与调节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10 曹稳;;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向楠;73.4%受访者支持广州警方奖励拾金不昧的规定[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中国经济学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王兴康;财产权利与道德行为[N];深圳特区报;2018年

3 文明;学雷锋志愿服务助力全面建成小康[N];光明日报;2016年

4 陈羽;提升全民素养 做文明市民[N];中国信息报;2016年

5 记者 曾毅;宁波设立法规促进文明行为[N];光明日报;2017年

6 张贵峰;“中国式让座”纠纷何以频发?[N];宁波日报;2017年

7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孙彩平;中国儿童道德行为普遍表现良好[N];中国教育报;2017年

8 湖北 张友江 四川 朱昌俊;流动书架“有借无还”,谁的错?[N];新华日报;2017年

9 马福正;教育先“育心”[N];伊犁日报(汉);2009年

10 兴义市桔上街道办民航村花月小学 何忠伟;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有效方法[N];贵州民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玉;社会组织道德行为的生成逻辑[D];东南大学;2015年

2 马建国;道德外化与高校外化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史小禹;道德冷漠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4 谢文凤;论道德态度[D];中南大学;2014年

5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6 许胜男;社交网站对大学生受众道德心理与道德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凌洋;经济学视域下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潘云华;摄入社会不公信息与大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系及德育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10 郭震洪;生态伦理的经济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文雯;表象视角对道德许可效应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黄秋珊;敬畏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探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肖湘伶;具身视角下宣誓姿势对评价与预测他人道德行为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刘倩;中学生道德行为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天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宏伟;一致还是波动?过去的道德行为对未来的道德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谭兰;青少年道德行为养成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9 郭士国;道德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姬慧;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36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36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