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线索对陌生食物选择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5:12
【摘要】:我们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在对食物进行选择,无论是在购买食材还是在餐厅中选择下单,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行为背后是由复杂的决策机制所决定的,食物决策的结果常常受到了外界因素和决策者个人特质的双重影响。为了探究这一决策机制如何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食物描述中的感知线索作为外部因素对个体食物选择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以食物恐新量表FNS筛选出食物恐新和食物趋新倾向的被试,通过提供不同感知线索的食物选择情境材料,考察在不能直接接触食物本身时,感知信息对食物选择决策的影响,并对感知线索内容是否会使被试产生背信规避现象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有感知信息材料组在对食物尝试意愿的评分上显著高于无感知材料组,其中食物恐新倾向被试的差异尤为显著,食物恐新倾向的被试对荤食和国外食物的尝试意愿均显著低于食物趋新倾向的被试;(2)相比较于软或糯的口感描述词,被试对酥或脆的口感描述词好感度更高,阅读酥脆食物的口感描述能提升被试的积极情绪。食物恐新倾向被试在酥脆口感食物材料组中相比较于阅读软糯口感食物材料组对陌生食物的尝试意愿明显更高;(3)阅读含有感知线索的食物材料的被试与阅读对照组食物材料的被试在信任博弈决策任务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感知线索不会给被试带来更多的背信规避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2
【图文】:
文献综述费者感知、态度和知识在食品选择心理学中也很重要。与食品选择特别相关的是与消费特定产品相关的风险和利益的感知。风险认知影响与饮食和营养问题相关的健康行为(如高水平的脂肪摄入,或排除特定营养素的饮食摄入模式)。对风险的认识也会影响人们对微生物风险和食品处理实践的态度。此外,风险认知对于了解公众对农业和食品生产中使用的不同工艺和技术(如转基因或食品辐照)的态度是重要的。
祝婧媛(2016)等人对目前已有的风险来源研究范式进行总结得到两种方法,匹配法和选择法。两者都是以信任博弈决策任务为模板,选择不同的反应模式对个体最后的决策偏好进行探查。其中匹配法,也称最小可接受概率法(MAP,Minimum acceptable probability),是通过给被试提供虚拟组员进行信任博弈决策任务来观察被试对人为风险的态度。具体实验流程如下:被试事先被告知与另一被试(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组共同完成这项实验,随后向被试提供两种方案:方案 A,被试和搭档平分 20 元,而方案 B 则有两种分配结果,一种是被试和搭档平分 30 元,一种是被试得到 8 元,搭档得到 22 元(见图 2)。方案 B 的分配结果由客观风险决定的话,最终两人平分 30 元还是被试只能获得 8 元由计算机随机决定;而在人为风险下,这一结果则是由搭档来决定。随后被试需要在不同的风险来源情境中,回答当 B1 的概率 p/p’达到多少时才会选择风险选项 B。如果 p 值显著高于 p’时,也就是说被试在人为风险情景中更不愿意冒险时,就证明背信规避现象的存在。
本文编号:2755130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2
【图文】:
文献综述费者感知、态度和知识在食品选择心理学中也很重要。与食品选择特别相关的是与消费特定产品相关的风险和利益的感知。风险认知影响与饮食和营养问题相关的健康行为(如高水平的脂肪摄入,或排除特定营养素的饮食摄入模式)。对风险的认识也会影响人们对微生物风险和食品处理实践的态度。此外,风险认知对于了解公众对农业和食品生产中使用的不同工艺和技术(如转基因或食品辐照)的态度是重要的。
祝婧媛(2016)等人对目前已有的风险来源研究范式进行总结得到两种方法,匹配法和选择法。两者都是以信任博弈决策任务为模板,选择不同的反应模式对个体最后的决策偏好进行探查。其中匹配法,也称最小可接受概率法(MAP,Minimum acceptable probability),是通过给被试提供虚拟组员进行信任博弈决策任务来观察被试对人为风险的态度。具体实验流程如下:被试事先被告知与另一被试(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组共同完成这项实验,随后向被试提供两种方案:方案 A,被试和搭档平分 20 元,而方案 B 则有两种分配结果,一种是被试和搭档平分 30 元,一种是被试得到 8 元,搭档得到 22 元(见图 2)。方案 B 的分配结果由客观风险决定的话,最终两人平分 30 元还是被试只能获得 8 元由计算机随机决定;而在人为风险下,这一结果则是由搭档来决定。随后被试需要在不同的风险来源情境中,回答当 B1 的概率 p/p’达到多少时才会选择风险选项 B。如果 p 值显著高于 p’时,也就是说被试在人为风险情景中更不愿意冒险时,就证明背信规避现象的存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健生;赵星宇;杨宜苗;;外部线索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感知风险和信任的中介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8期
2 李须;陈红;;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基于具身认知视角的探索[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楠;不同框架效应下大学生网络借贷决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纪婷婷;具身隐喻视角下的辣与怒:解析辣妹子背后的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3 戴璐;味觉对情绪的影响和调节作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晓楠;感知风险、信任对网络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沈叶妮;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决策的线索偏好和信息加工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5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