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23:04
【摘要】: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由独特的生理激活、外显表情和内在体验构成。情绪理解是个体对情绪加工过程有意识的了解或者对情绪如何起作用的认识,能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情绪表达和情绪识别是情绪理解中的两种重要能力。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自我意识情绪是在个体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引发的情绪状态,它比基本情绪更复杂更高级。自豪和羞愧是自我意识情绪中两种较为典型的、效价相反的情绪,自豪会使个体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羞愧则使个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已有研究发现,在不同文化下,人们对羞愧、自豪表情识别存在着一致性。然而,这种跨文化的一致性结果是以不同种族且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得出的。在我国云南省,世代居住着肤色相同且拥有自己独特语言文化的少数民族,已有研究很少关注他们对自我意识情绪的认识是否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 本研究以云南省居住的四个特征典型、文化差异较大的少数民族为对象,探讨他们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共5个研究,14个实验。 研究一,对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进行了编码研究。包含2个实验。实验1运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和汉族大学生自豪和羞愧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特征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对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豪、羞愧进行编码,制作出自豪、羞愧图片材料。实验2运用精密的眼动仪对五个民族自豪和羞愧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特征线索进行了考察,结果支持实验1中对五个民族自我意识情绪提取线索的可信度。 研究二,考察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的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学生在识别本族和异族自豪和羞愧时的差异。共包括2个实验。实验3探讨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识别本族和异族自豪时的发展特征。实验4考察了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识别本族和异族羞愧时的发展特 研究三,探讨民族服饰线索对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判断自豪的影响。共包括4个实验。实验5考察白族大学生对不同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对象在穿上白色T恤和本民族服饰时自豪的判断。实验6考察傣族大学生对不同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对象在穿上白色T恤和本民族服饰时的自豪的识别。实验7考察了彝族大学生对不同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对象在穿上白色T恤和本民族服饰时的自豪的识别。实验8考察了哈尼族大学生对不同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对象在穿上白色T恤和本民族服饰时的自豪的识别。 研究四,考察不同民族服饰线索对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判断羞愧的影响。共包括4个实验。实验9考察白族大学生对不同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对象在穿上白色T恤和本民族服饰时的羞愧的识别。实验10考察傣族大学生对不同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对象在穿上白色T恤和本民族服饰时的羞愧的识别。实验l1考察彝族大学生对不同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对象在穿上白色T恤和本民族服饰时的羞愧的识别。实验12考察哈尼族大学生对不同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对象在穿上白色T恤和本民族服饰时的羞愧的识别。 研究五,考察社会地位对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自豪、羞愧)识别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实验13探讨高、低社会地位背景线索对汉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识别自豪的影响。实验14探讨高、低社会地位背景线索对汉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识别羞愧的影响。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得出以下结论: (1)自豪和羞愧的非言语行为表达单元为眉、眼、双眼注视方向、嘴、下巴、两颊、头、躯干和手臂,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是识别自豪和羞愧的重要线索来源,其中面部区域的贡献更大。不同民族识别情绪所依据的主要线索存在差异。 (2)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小学生识别自豪和羞愧的成绩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且趋势一致:低年级学生的识别成绩明显低于高年级的,一年级学生识别能力最弱,随着年龄增长识别能力逐渐提高。与羞愧识别能力平缓发展相比,在自豪识别能力发展关键期是三年级。小学生在识别自豪、羞愧时存在显著的异族效应。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小学生识别本族情绪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识别异族情绪。 (3)识别自豪过程中,白族大学生不存在异族效应,但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存在异族效应;民族服饰线索能促进白族大学生对自豪的识别,但干扰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对自豪的识别。 (4)识别羞愧过程中,白族大学生存在异族效应,但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不存在异族效应;民族服饰线索干扰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对羞愧的识别。 (5)社会地位对识别自我意识情绪存在影响。对自豪的识别,四个民族大学生均表现为高社会地位背景线索起促进作用。对羞愧的识别,白族和彝族大学生表现为高社会地位背景线索起干扰作用,傣族和哈尼族大学生中没有起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6
【图文】:
表示“一点也不自豪”,“5”表示“非常自豪”)进行评定,根据结果,评出各情绪条件下认可度较高的照片。具体评定材料如图4所示(以自豪评定材料为例)。am图4自豪评定材料举例2.3结果2.3.1结构式访谈结果采用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我们提取出了不同民族被试所认可的最能识别出自豪和羞愧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特征线索,包括眉、眼、双眼注视方向、嘴、下巴、两颊、头、躯干和手臂九个单元,分别用以下1-22个数字编码代表对应区域的动作,眉:1-眉上扬、2-皱眉;眼:3-眼挣大、4-两眼微眯、5-两眼大小不变(正常态);双眼注视方向:6-双眼注视上方、7-双目平视(正常态)、8-双眼注视下方;嘴:9-嘴角上扬、10-口紧报;下巴:11-下巴前挺、12-下巴后缩;两颊:13-微笑、14-面部无笑容(正常态);头:15-头后仰、、16-头直立、17-低头;躯干:18-身体cr缩、19-身体直立;手臂:20-双手交叉胸前、21-双手垂直放于两侧、22-双手叉腰。对汉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被试识别自豪的非言语特征线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的典型特征线索及其比值见表2:44
图片材料的练习,让被试熟悉按键反应。实验程序如图23所不。至反应\ J—自豪 L:罪自裹 \ 1 ^至反应X J不准雄K不确定L准确图23儿童自豪识别程序正式实验阶段,懫用伪随机的方法让80张图片依次呈现,被试对屏幕展示69
图片材料的练习,让被试熟悉按键反应。实验程序如图24所示。\ J 一31 槐 羞愧 ^\ ‘ 至反应不准确K不确定1■准确 xi500ins 图24儿童羞愧识别程序正式实验阶段,采用伪随机的方法让80张图片依次呈现,被试对屏幕展示的情绪类别通过按键作出判断。并随即做出确认度判断。每幅照片呈现时间不限,被试作出判断后自动进入下一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三个年级学生逐一重复执行这一程序。77
本文编号:2758626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6
【图文】:
表示“一点也不自豪”,“5”表示“非常自豪”)进行评定,根据结果,评出各情绪条件下认可度较高的照片。具体评定材料如图4所示(以自豪评定材料为例)。am图4自豪评定材料举例2.3结果2.3.1结构式访谈结果采用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我们提取出了不同民族被试所认可的最能识别出自豪和羞愧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特征线索,包括眉、眼、双眼注视方向、嘴、下巴、两颊、头、躯干和手臂九个单元,分别用以下1-22个数字编码代表对应区域的动作,眉:1-眉上扬、2-皱眉;眼:3-眼挣大、4-两眼微眯、5-两眼大小不变(正常态);双眼注视方向:6-双眼注视上方、7-双目平视(正常态)、8-双眼注视下方;嘴:9-嘴角上扬、10-口紧报;下巴:11-下巴前挺、12-下巴后缩;两颊:13-微笑、14-面部无笑容(正常态);头:15-头后仰、、16-头直立、17-低头;躯干:18-身体cr缩、19-身体直立;手臂:20-双手交叉胸前、21-双手垂直放于两侧、22-双手叉腰。对汉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被试识别自豪的非言语特征线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的典型特征线索及其比值见表2:44
图片材料的练习,让被试熟悉按键反应。实验程序如图23所不。至反应\ J—自豪 L:罪自裹 \ 1 ^至反应X J不准雄K不确定L准确图23儿童自豪识别程序正式实验阶段,懫用伪随机的方法让80张图片依次呈现,被试对屏幕展示69
图片材料的练习,让被试熟悉按键反应。实验程序如图24所示。\ J 一31 槐 羞愧 ^\ ‘ 至反应不准确K不确定1■准确 xi500ins 图24儿童羞愧识别程序正式实验阶段,采用伪随机的方法让80张图片依次呈现,被试对屏幕展示的情绪类别通过按键作出判断。并随即做出确认度判断。每幅照片呈现时间不限,被试作出判断后自动进入下一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三个年级学生逐一重复执行这一程序。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富;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尹可丽;;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3 甘开鹏;王秋;;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心理研究——以云南佤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4 张立文;;民族服饰与民族人文精神[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5 魏勇刚;陈世联;;同伴交往对西南少数民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2期
6 孙境晨;张旭;贾德梅;;面孔识别中异族效应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03期
7 李静;;民族心理学跨文化研究及其等值确定[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8 李忠;石文典;;国内外民族偏见理论及研究现状[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9 徐黎丽;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10 李静;;民族交往心理构成要素的心理学分析[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8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5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