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有意遗忘指令对复合材料情境恢复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1 21:22
【摘要】:情境恢复效应,指当学习环境与测试环境相同时,相比环境不同,人们的记忆效果更好。S.Smith于1921年使用复合材料首次观察到情境恢复效应,之后多年间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S.Smith的相关实验,在编码中,并没涉及有意遗忘的加工过程。实际上,人们常常在编码时对无关刺激不再注意,会主动遗忘刺激及场景。同时,他的实验中,学习时的情境与学习项目之间是无关的,这会产生一些无关效应。因此,本研究加入了有意遗忘和学习时的情境与项目相关与否(词图相关与否)两个变量。在有意遗忘指令下,研究复合材料情境恢复效应的回忆。实验一初步考察情境恢复效应是否受加工指令、词图相关与否的影响。被试为80名大学生。采用2(词图相关与否:相关、无关)×2(学测情境图片关系:相同、不同)×2(加工指令:记忆指令R和遗忘指令F)的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词图相关与否和学测情境图片关系是组内变量,加工指令是组间变量。实验二进一步考察情境恢复效应是否受加工指令、词图相关与否的影响。被试为80名大学生,实验程序与实验一基本相同,但是将实验一中学测情境图片关系的两水平:相同、不同换成情境相同背景相似和概念相似两个水平,采用2(词图相关与否:相关、无关)×2(学测情境图片关系:情境相同背景相似、概念相似)×2(加工指令:记忆指令R和遗忘指令F),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词图相关与否和学测情境图片关系是组内变量,加工指令是组间变量。实验三考察情境转换说作为有意遗忘指令下复合材料的情境恢复效应加工机制解释的合理性。实验程序与实验一/二基本相同,只是将实验一/二有意遗忘指令换为情境想象任务,通过比较情境想象任务下与遗忘/记忆指令下的实验结果有无显著差异,来给有意遗忘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实验三分为两个子实验,分别与实验一/二对应,每个子实验的被试为120人,采用2(词图相关与否:相关、无关)×2(学测情境图片关系:相同、不同/情境相同背景相似、概念相似)×3(加工指令:情境想象任务、记忆指令R和遗忘指令F),其中,词图相关与否和学测情境图片关系是组内变量,加工指令是组间变量。实验发现:情境恢复效应是受加工指令、词图相关与否的影响,表现为记忆指令下被试对词的正确回忆率显著高于遗忘指令,词图相关下被试对词的正确回忆率显著高于词图无关。同时,情境转换说可以合理地解释,有意遗忘指令下复合材料的情境恢复效应的现象,表现在情境想象任务下被试对词的正确回忆率与F指令下差异不显著,而在情境想象任务下被试对词的正确回忆率与R指令下差异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
【图文】:

词图,情境,复合材料


含 25 个复合材料,共 50 个复合材料。每个复合材料呈现 2 秒,2 秒后让被试料上的词图相关度进行判断,之后呈现下一个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图片和叠方正中央、字号为 70 磅的红色三字词组成。采用笔记本电脑全屏播放复合材 14 英寸,长宽比例 16:9,分辨率 1366x768。测试时共呈现 32 张图片,每张 2 秒,采用笔记本电脑全屏播放复合材料,屏幕 14 英寸,长宽比例 16:9,分6x768。.3.1 实验材料的选取本研究参考 Smith 在情境恢复效应的相关研究中呈现的词图相关与否的材料,搜索和实地拍摄的方式获得图片。同时从中文词频表中选取常见三字词。参考 014)的实验,使用叠加靶子词的图片做实验材料,并将它定义为复合材料。采用复合材料,将三字词以红色大字体形式放置在图片上方正中央。其中呈现是彩色的。如下列图 3-1 至图 3-4 所示,左边为学习时的复合材料,右边为测片材料。

相关图,词图,情境,相关图


学测情境相同,词图相关

词图,情境


图 3-3 学测情境不同,词图无关图 3-4 学测情境不同,词图相关.3.2 实验材料的评定首先,选出 40 张图片,从正式实验的被试总体中,方便取样,选取 20 人(男,女生 11 人),对图片中情境的熟悉度、愉悦度进行评定,采取五点计分法(十悉/相当愉悦、相当熟悉/比较愉悦、比较熟悉/没有感觉、有点熟悉/比较反感、从未/相当反感),选出 36 张 16 个被试及以上评定为从未见过且没有感觉的材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学军;巩彦斌;刘湍丽;;提取抑制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4年02期

2 陈云;程岚;;近二十年国内有意遗忘的研究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白学军;王媛媛;杨海波;;情绪一致性对有意遗忘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年01期

4 白学军;张丽华;李红霞;;两种范式下有意遗忘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5 李宏英;连榕;李乐琴;;有意遗忘和部分呈现线索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6 王大伟;;编码策略对字表法定向遗忘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7 宋耀武;慕德芳;陈英和;;提取练习在定向遗忘中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2期

8 史小航;郝兴昌;;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9 慕德芳;宋耀武;陈英和;;定向遗忘中提取抑制的机制:成功提取引起抑制[J];心理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宏英;连榕;翁洁;;预警、重复学习和反馈对错误记忆的影响——错误记忆的信号检测论分析[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璐;情境转换对定向遗忘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6年

2 房美妍;定向遗忘下项目的激活水平和整体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3 田新盼;认知灵活性对定向遗忘影响的ERP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赵斐斐;非局部信息在空间情境提示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梁娜;定向遗忘的认知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杨志刚;DRM范式中编码条件对正确和错误记忆成绩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64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64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