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博弈任务中大学生公平行为的性别差异及其认知机制

发布时间:2020-08-26 01:05
【摘要】:公平是利他行为的核心,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以往研究者通常采用博弈范式考察人们的公平行为,但传统的第一方任务(如独裁者博弈)只能考察被试的自我中心不公平,第三方任务(如第三方博弈)只能考察被试的非自我中心不公平,并且通常采用分配钱数作为因变量,并不能完全反映被试的公平程度。因此,采用多人独裁者博弈探讨公平行为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此外,虽然许多研究者都发现被试在公平行为上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多从社会、文化等外在角度对这种差异进行解释,而较少关注不同性别被试认知加工方式上的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者发现,男性更偏好于反思加工,女性更偏好于直觉加工,因此探讨认知加工方式的性别差异对公平行为的影响是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实验一:方便选取杭州市70名大学生,采用两人和三人独裁者博弈任务,探讨大学生公平行为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女生在两种博弈任务中分配金额均高于男生;(2)在两人(拿走)和三人独裁者博弈任务中,女生自我不公平程度低于男生;(3)大学生在三人博弈任务中分配金额更多,不公平程度更大。实验二:方便选取161名杭州市大学生,实验任务同实验一,探讨时间限制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公平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4)两人独裁者博弈任务中,女生在正常和直觉加工条件下的分配金额高于反思加工条件;两人和三人独裁者博弈任务中,女生在正常和直觉加工条件下的自我不公平程度低于反思加工条件;(5)三人独裁者博弈任务中,男生在正常和反思加工条件下的分配金额低于直觉加工条件,自我不公平程度高于直觉加工条件。实验三:方便选取146名杭州大学生,采用简化三人独裁者博弈任务和第三方惩罚范式,探讨控制了公平规范后,时间限制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不公平厌恶的影响。结果发现:(6)女生在正常和直觉加工条件下的不公平厌恶高于反思加工条件;(7)男生在正常和反思加工条件下的自我不公平厌恶低于直觉加工条件。综上所述,大学生在三人独裁者博弈任务中的分配金额更多,公平程度更低;女生更倾向于采用直觉加工方式,行为更加公平;男生有时表现得更符合反思加工的特点,行为更加自私。本研究验证了社会启发式假说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1
【图文】:

限制条件,性别差异,描述性统计,女生


图 4.1 两人博弈中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被试分配金额的性别差异比较(注:+p<0.1;*p<0.05;**p<0.01;***p<0.001,以下同。)裁者博弈中不同实验条件分配金额的比较别被试在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分配金额描述性统计结果如 三人博弈中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被试分配金额的描述性统计结果(M制 人数 女生 人数 男生力组 2321

限制条件,性别差异,独裁者,描述性统计


图 4.2 三人博弈中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被试分配金额的性别差异比较.3 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自我不公平程度的性别差异比较两人独裁者博弈中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自我不公平程度的性别差异比不同性别被试在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自我不公平程度的描述性统计结4 所示。4.4 两人博弈中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被试自我不公平程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M限制 人数 女生 人数 男生压力组 20 1.33±1.75 20 2.03±2.7组 36 1.08±1.27 30 2.50±2.9延迟组 23 3.52±3.64 21 3.83±2.9为比较不同性别的被试在三种时间限制条件下分配金额的自我不公平差异显著,以年龄作为协变量,性别 2(男、女)和时间限制 3(时间压延迟、正常组)作为自变量,被试在两人独裁者博弈中的平均自我不公

限制条件,性别差异,程度,独裁者


.3 两人博弈中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被试自我不公平程度的性别差异比较独裁者博弈中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自我不公平程度的性别差异别的被试在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两种不公平程度的描述性统示。人博弈中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被试不公平程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M±型 时间限制 人数 女生 人数 男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福成;王心怡;唐卫海;;不同分配情境下儿童公平行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6期

2 陈思静;何铨;马剑虹;;第三方惩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规范激活的解释[J];心理学报;2015年03期

3 刘文;朱琳;温国旗;;分配情境下的婴幼儿公平敏感性[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4期

4 陈思静;马剑虹;;第三方惩罚与社会规范激活——社会责任感与情绪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5 高东茁;;最大最小化原则:功利主义和公平的社会契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彭贤;马素红;李秀明;;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7 王一多;论公平概念的可操作性定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8 叶航;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9 李晔,龙立荣;组织公平感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02期

10 晁继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修订举隅[J];辞书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云;框架效应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7年

2 王峥;不同分配情境下公平行为的动机及其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3 刘洋;利他惩罚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探讨[D];西南大学;2015年

4 刘迪;心理资源损耗对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媛红;有惩罚与无惩罚时利益分配者公平感知神经机制的差异[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亮;5-6岁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晋;罗默社会公正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4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04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3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