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身份认同类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文化适应比较:群际接触和外群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
【学位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842
【部分图文】:
图 1 群际接触质量和外群信任在内农外农型身份认同对社会文化适应影响的中介作用模型本研究采用 Bootstrap 程序对群际接触和外群信任在内农外农身份认同和社会文化适的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 5 所示。根据结果计算出,总的间接效应为.04-0.04-0.02=-0.10,总效应为-0.10-0.23=0.33,间接效应在总效应所占的比例为-0.10/-0.1-0.23)=0.30,即内农外农型作用于社会文化适应的效应有 30.00%是通过中介作用的。其中有 13.33%是通过群际接触质量起作用,13.33%是通过外群信任起作用,6.6通过群际接触质量与外群信任的链式中介起作用,假设 3a 成立表 5 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 Bootstrap 分析路径 效应值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内农外农型→社会文化适应 -0.23 -0.51 -0.18内农外农型→群际接触质量→社会文化适应 -0.04 -0.12 -0.02内农外农型→外群信任→社会文化适应 -0.04 -0.10 -0.01
图 2 群际接触数量和外群信任在内农外农型身份认同对社会文化适应影响的中介作用模型根据表 6 结果计算出,总的间接效应为-0.05-0.04-0.02=-0.11,总效应为-0.11-0.22=0.3接效应在总效应所占的比例为-0.11/(-0.11-0.22)=0.33,即内农外农型作用于社会文应的效应有 33.00%是通过中介作产生的。其中有 15.15%是通过群际接触数量起作用,.12%是通过外群信任起作用,6.06%是通过群际接触质量与外群信任的链式中介起作用设 3b 成立。表 6 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 Bootstrap 分析路径 效应值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内农外农型→社会文化适应 -0.22 -0.31 -0.12内农外农型→群际接触数量→社会文化适应 -0.05 -0.09 -0.01内农外农型→外群信任→社会文化适应 -0.04 -0.08 -0.01内农外农型→群际接触数量→外群信任→社会文化适应 -0.02 -0.04 -0.01
图 3 群际接触质量和外群信任在内城外城型身份认同对社会文化适应影响的中介作用模型根据表7结果计算出,总的间接效应为0.03+0.04+0.01=-0.08,总效应为0.08+0.25=0接效应在总效应所占的比例为 0.08/(0.08+0.25)=0.24,即内城外城型作用于社会文应的效应有 24.00%是通过中介作产生的。其中有 12.50%是通过群际接触质量起作用.67%是通过外群信任起作用,4.17%是通过群际接触质量与外群信任的链式中介起作设 3c 成立。表 7 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 Bootstrap 分析路径 效应值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内城外城型→社会文化适应 0.25 0.18 0.31内城外城型→群际接触质量→社会文化适应 0.03 0.01 0.05内城外城型→外群信任→社会文化适应 0.04 0.02 0.07内城外城型→群际接触质量→外群信任→社会文化适应 0.01 0.01 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丽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和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31期
2 侯茜;;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探究[J];参花(下);2019年07期
3 杨扬;;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以杭州地区部分高校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33期
4 王丹;王婷;张积家;;景颇族青少年的文化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5 陈旦;;新媒体视域下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10期
6 何蓓婷;安然;;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9年01期
7 刘永辉;钱红艳;;在日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分析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2期
8 张瑞芳;;来华蒙古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9 戚学英;;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研究[J];高教学刊;2018年04期
10 田光辉;田泽丰;;湖南省移民社区语言文化适应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使命感——以积极的视角重新理解跨文化适应[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 彭媛媛;张晶晶;;在乐山的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应对策略探析[A];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3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洪建中;王坚;;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跨文化适应:回顾与展望[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刘俊振;;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成功及其四构面评价[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肖乐明;胡大立;曲绍民;;航海职业教育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探讨[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障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雪梅;文化适应市场须坚守底线[N];陕西日报;2018年
2 周少青;文化适应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命运[N];中国民族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赵晓霞;学子如何跨过文化适应之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
4 职员 堂吉伟德;低龄留学要做好“文化适应”[N];中国教育报;2016年
5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6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周毅;文化维模功能与文化适应[N];学习时报;2003年
8 武汉大学 肖s
本文编号:2829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2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