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真实性对面孔识别与社会认知的影响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842.6
【部分图文】:
图 1 实验流程及结果不同意被摄的照片用以后期的实验,剔除之后,还剩 78 名被照 Ross 等(2017)的研究,首先,主试根据被试情绪自评结绪表达较为明显的面孔图片共 590 张,然后请专家再进一步究者根据情绪表达以及面部特征进一步筛选获得 216 张面孔图有图片使用 Photoshop 软件进行处理,图片格式为位图格式、保持一致,每张图片中面孔所在的位置、背景大小、图片大孔图片制作成问卷,随机选取 35 名心理学专业的被试对图片行 9 点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的大小,剔除较难以辨认的图片图片 50 张,真实负性表情的面孔图片 50 张,伪装正性表情表情的面孔图片 50 张。对所有面孔图片的唤醒度、真实性与计检验结果显示,面孔图片唤醒度差异不显著(t = 0.003,
研究一 表情真实性对变化面孔识别的影响其双眼正对被试机的屏幕中央,并让被试将下巴区域放在下颌托上以固定头部,被试区域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约为60 cm,并调整眼动仪的摄像头,使其达到最合适的位置第三步,开始实验,实验过程分为练习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首先呈现指导语,实验中,依次呈现两张面孔图片,分别为学习面孔和目标面孔,被试只关注上半部分面孔的变化,需要对前后呈现两张面孔图片判断上半部分是否相同;其次呈现注视点ms“+”,然后呈现学习面孔图片,接着呈现 500ms 空屏,然后呈现目标面孔图片,判断前后两张图片的上半部分是否相同,如果前后两者表情相同,则按“F”键,不按“J”键,若没有做出反应,图片在 3000ms 之后消失,呈现 100ms 空屏,后进行下 trial。共分为 4 个 block,其中每个 block 练习实验有 8 个 trial,练习实验完成后进入的界面,本实验采用九点进行视觉追踪系统的校准,如果达到标准水平,则检验校正度,精确度达到良好水平后进行正式实验。每个 block 正式实验有 128 个 trial,共 51rial。被试每完成一个 block,休息 5 分钟。
表 1-1 正确率描述统计结果(M ± SD) (n = 53)上下相同 上同下变 上下不同 上变下同真实对齐 0.95 ± 0.10 0.73 ± 0.21 0.80 ± 0.17 0.71 ± 0.17不对齐 0.96 ± 0.07 0.85 ± 0.18 0.83 ± 0.14 0.73 ± 0.16伪装对齐 0.96 ± 0.06 0.73 ± 0.21 0.80 ± 0.15 0.71 ± 0.16不对齐 0.96 ± 0.06 0.92 ± 0.14 0.76 ± 0.14 0.74 ± 0.14表 1-2 面孔组合效应量的描述统计结果(M ± SD) (n = 53)正确率的面孔组合效应量 反应时的面孔组合效应量真实 0.10 ± 0.21 128.40 ± 148.54伪装 0.26 ± 0.20 134.86 ± 177.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青;;面孔识别本族效应的研究概述[J];校园心理;2016年05期
2 尹月阳;张林;李玥;杨亚平;;自我面孔识别研究的新进展[J];应用心理学;2015年02期
3 申红坤;;影响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因素探析[J];考试周刊;2017年06期
4 刘桂萍;;自我面孔识别与注意关系的评述[J];时代教育;2016年05期
5 关丽丽;齐铭铭;张庆林;杨娟;;自我面孔识别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6 宋昱锋;;动态面孔识别研究在面孔识别软件中的商业应用[J];现代商业;2010年33期
7 刘凌;杨丽珠;;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王丽娟;姚雪;罗红格;;自闭症儿童面孔识别障碍的理论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1期
9 杨红升;自我面孔识别的独特性[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10 秦速励,沈政;面孔识别的“特殊性”[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天义;面孔识别的性别差异:基于行为和电生理证据的女性加工优势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哲;面孔识别的特异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凌云;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认知及神经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杰;音乐训练促进面孔识别:行为及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段海军;面孔认知加工中的注意瞬脱效应:基于表情和熟悉性的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会杰;助人与犯罪情境中的面孔识别差异[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俞奕欣;儿童种族态度的发展及其干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安琪;情绪对大学生面孔识别整体加工的影响: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D];石河子大学;2019年
4 赵翔;相貌负面图式女性自我面孔识别的加工偏好[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5 董天天;表情真实性对面孔识别与社会认知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6 富云露;群际接触影响维汉两族面孔识别的ERP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唐玉榕;气味对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郭津;藏族学生的情绪面孔识别及其影响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陈汪;面孔识别对脑信号变异性的调节[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刘立立;蒙汉族面孔识别本族效应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9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3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