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情绪识别的载体效应及神经生理活动时间进程

发布时间:2020-10-14 19:03
   情绪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表达方式,在人际沟通中具有信号意义。对情绪的识别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机能,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情绪的识别,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真实的态度、观点。拥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对情绪快速且准确的识别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与人沟通交流,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逐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情绪识别是人机交互领域的关键技术,也是现代各国实现人工智能努力突破的关键口。想要实现人工智能就必然要求计算机与机器人具有更强的情感识别、情感建模与情感表达能力。而人类在情感识别时的情绪信息来源是更偏向面孔表情还是身体表情,则是本研究考察的重点。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使用情绪识别研究范式,在实验一中,考察当面孔表情与身体表情独立出现时,哪种情绪载体更容易被个体识别以及个体神经生理活动时间进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在实验二中,考察当面孔与身体同时呈现时,哪种情绪载体更容易被个体识别以及个体神经生理活动时间进程不同阶段的特点。综合实验一与实验二结果,从脑电信号时间进程角度来揭示载体效应。第一个实验的行为实验结果发现,个体对于面孔呈现的情绪识别均好于身体表情,主要表现在面孔表情识别的正确率明显高于身体表情。ERP实验结果发现(1)在ERP早期阶段,相比面孔表情,身体表情诱发的P100波幅更大。相比于高兴、悲伤与中性表情,恐惧表情诱发的P100波幅更大。(2)在ERP中期阶段,相比身体表情,面孔表情具有加工优势,面孔表情诱发的N170与P200波幅更大。相比于高兴、悲伤与中性表情,恐惧表情诱发的N170与P200波幅更大。(3)在ERP晚期阶段,相比身体表情,个体更多加工面孔表情,表现在诱发了更大的LPP波幅。相比于高兴、悲伤与中性表情,恐惧表情诱发的LPP波幅更大。实验二的行为实验结果发现,个体对于面孔呈现的不同的情绪识别均好于身体表情,表现在面孔表情识别的正确率明显高于身体表情,反应时更短。ERP实验结果发现(1)在ERP早期阶段,未观察到载体效应。(2)在ERP中期阶段,相比面孔表情,身体表情具有加工优势,表现在身体表情出现情绪效应。(3)在ERP晚期阶段,相比身体表情,个体更多加工面孔表情,表现在诱发了更大的LPP波幅。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个体观看不同载体(面孔/身体)传递的情绪信息时,随着时间进程推移存在不同的载体效应。具体表现为,无论面孔表情是否与身体表情一同呈现,在ERP早期阶段,身体表情更好识别,即身体表情诱发的P100波幅更大;ERP中期与后期则是面孔情绪更好识别,即面孔表情ERP相关成分(N170、LPP)的峰值更大。(2)个体观看不同载体传递的情绪信息时,存在“负性偏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情绪如恐惧更加敏感,但对悲伤情绪不会出现快速自动化的加工。(3)从神经生理活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可以推论,身体表情加工同样适用罗跃嘉等人提出的“面孔表情加工三阶段模型”。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2.6
【部分图文】:

按键,图片,表情识别,注视点


第三章 实验一:面孔与身体表情识别的比较任务和要求后,让被试进行不少于 4 个试次的练习,以确保被试对实验的流程和充分了解。再练习阶段确保被试可以记住按键所代表的含义后才开始正式实验。之后进入到正式实验,图 3-1 为一个试次的实验程序图,正式实验开始后,首先屏现注视点 500ms,提醒被试将注意接下来呈现的刺激图片,接着呈现一张表情图片现时间最长为 3000ms,若被试超过 3000ms 未做出按键,则自动进入下一个试次应时的记录从刺激图片出现时开始计算,结束时间为被试按下按键做出反应,被务是判断呈现的刺激图片的情绪类型,高兴、中性、悲伤和恐惧分别对应“A”、“D”J”和“L”键,按键顺序在被试间平衡。被试按键反应结束后,经过 800-1300ms激间隔,进入到下一个试次。

电极,记录电极


图 3-2 64 个记录电极的分布(标红电极为重点考察电极)电数据使用 SPSS16.0 软件进行处理。P100(70-150ms)的峰值与潜伏期采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个因素分别为情绪类型(四个水平:高兴、中性、悲体类型(两个水平:面孔、身体),所选取的电极位置为 PO5、PO7、PO取均值)。对 N170(150-190ms)的峰值与潜伏期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试内因素为情绪类型(四个水平:高兴、中性、悲伤、恐惧),载体类型(、身体),所选取的电极位置为 PO5、PO7、PO6、PO8(数据取均值)。对 P的峰值与潜伏期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个被试内因素为情平:高兴、中性、悲伤、恐惧),载体类型(两个水平:面孔、身体),所置为 C1、CZ、C2、FCZ、CPZ(数据取均值)。对 LPP 在 300-600ms 时均波幅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个被试内因素为情绪类型(四中性、悲伤、恐惧),载体类型(两个水平:面孔、身体),所选取的电极、PZ、CPZ(数据取均值)。所有数据取均值进行计算,所有方差分析的reenhouse-Geisser 法进行矫正。

情绪,反应时,类型,情绪反应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兴情绪的反应时(806.60±21.72ms)明显短于中性(907.73±28.38ms)、悲伤(1095.64±34.48ms)与恐惧(964.10±30.60ms);当识别身体表情时(F(3,30)=8.87,p<0.05,η2p=0.48),高兴与中性、中性与悲伤、中性与恐惧差异显著(p<0.05),高兴、中性、悲伤、恐惧反应时分别为 993.23±37.00ms、1123.78±37.31ms、986.38±27.71ms、1012.45±45.39ms。当被试识别高兴情绪时,身体与面孔载体类型反应时差异显著(F(1,32)=33.22,p<0.05,η2p=0.52),面孔情绪反应时(806.60±21.72ms)明显快于身体情绪反应时(993.23±37.00ms);当识别中性情绪时,面孔与身体载体类型反应时差异显著(F(1,32)=54.30,p<0.05,η2p=0.64),面孔情绪反应时(907.73±28.38ms)明显快于身体情绪反应时(1123.78±37.31ms);当识别悲伤情绪时,面孔与身体载体类型反应时差异显著(F(1,32)=13.00,p<0.05,η2p=0.30),面孔情绪反应时(986.38±27.71ms)明显快于身体表情反应时(1095.64±34.48m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凤翔,陈金忠,郭庆林,陈震;载体效应应用中的双电极装样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8年01期

2 虹娓 ,山保;高校文科学报专栏的载体效应[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6期

3 杨锡尧,任韶玲,庞礼;负载型铂催化剂中的载体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3年04期

4 冯乃谦;载体效应[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年05期

5 薛屏,蔡超,马会林,段小明;负载型燃烧催化剂载体效应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6 陈金忠,孔风翔,田彦章,郭庆林;微量元素测定中载体效应的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7 张晶;;浅谈“音乐载体”的发展变化[J];黄河之声;2008年16期

8 张晶;;浅谈“音乐载体”的发展变化[J];黄河之声;2007年12期

9 陈绮冰;“品牌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载体效应[J];商业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10 姜玄珍;陈暘;郇正伟;;负载型钯催化剂的载体效应——CO+RONO反应[J];科技通报;199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哲;金催化氢化丙烯醛及载体效应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韵;情绪识别的载体效应及神经生理活动时间进程[D];东南大学;2018年

2 孙雄飞;TiO_2负载MO_x(M=Ru,Ir,Sn,Pd)催化剂载体效应的量子化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束易锦;催化加氢中钼基纳米材料的载体效应[D];暨南大学;2017年

4 薛玉芬;氧化物类载体负载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燃烧VOCs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5 肖丽;分子筛负载钙钛矿型催化剂催化燃烧VOCs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卿昕;碳载铜酞菁基及其复合物作为碱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及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7 周湘萍;铁基费托合成制低碳烯烃催化剂载体与助剂效应[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闫江;水热合成法制备铂基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国帅;镍基催化剂在苯酚加氢反应中载体效应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10 苗曼玉;LDH/C复合材料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1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41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5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