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自我与他人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0-10-20 22:03
   道德,对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和家庭至关重要,个体道德感的高低不仅受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等较为宏观的方面影响,同时,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清洁行为(如,洗手)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个体道德感的改变,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与选择。随着具身认知在道德判断领域中地位的提高,清洁这种具身经验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然而,研究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些甚至是完全相悖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研究方法、材料和实验控制不同造成的。本研究对其中涉及的清洁启动方式和道德事件主体很感兴趣。本研究从自我和他人存在差异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实验1探讨了清洁启动(自我VS他人VS无清洁)对不同主体(自我VS他人)的道德两难事件(实验1a)、不道德事件和道德事件(实验1b)的影响;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清洁启动(自我VS他人VS无清洁)影响道德判断的途径。实验1a采取3(清洁启动:自我VS他人VS无清洁)×2(道德事件主体:自我VS他人)被试间设计,发布招募信息,选取河南大学本科生192名,探讨清洁启动对道德两难事件的影响,实验1b采用相同的实验设计和被试招募,探讨了清洁启动对不道德事件和道德事件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清洁启动不影响对道德事件的判断,只对道德两难和不道德事件有影响。(2)清洁启动不影响对他人的道德判断,只影响对自我的道德判断。(3)在对自我的道德两难和不道德事件进行道德判断时,清洁启动导致更严苛的道德判断。实验2以清洁启动(自我VS他人VS无清洁)为自变量,道德自我意象得分、清洁概念图式反应时为中介变量,道德判断得分为因变量,探讨清洁启动究竟是通过改变道德自我意象,还是激活清洁概念图式影响道德判断。结果表明:(4)自我清洁和他人清洁都是通过道德自我意象对道德判断起作用的,自我清洁提升道德自我意象,他人清洁降低道德自我意象。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2
【部分图文】:

道德主体,事后检验,事件,交互作用


图 5-1 清洁启动、道德主体在道德两难事件中的交互作用后检验,结果显示,他人清洁(M=1.02)与自我清洁 (M=0.38)无显他人清洁(M=1.02)与无清洁(M=2.71)有显著差异(p<0.05), 自我清洁(M=2.71)有显著差异(p<0.01)。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见表 5-2),结果显示:清洁启动方式在道德两难差异显著, F(2,181)=9.49,p<0.001, 在道德事件主体为他人上差异不.76,p=0.469。表 5-2 清洁启动在道德主体上的简单效应分析ss df ms F p清洁类型(自我) 306.82 2 153.41 9.49 0.000清洁类型(他人) 24.60 2 12.30 0.76 0.469

道德主体,事件,交互作用,启动方式


表 5-4 不道德事件总分的描述性统计(M±SD)道德主体自我 他人20.384.75 17.90±5.93 1919.13±5.82 19.90±4.51 1914.97±6.54 18.30±5.61 1618.13±6.15 18.71±5.39件进行 3×2 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道德事件主体主效,p=0.520;清洁方式主效应显著,F(2,176)=4.726,p=0.010主体的交互作用显著(见图 5-2),F(2,176)=4.028,p=0.020

道德自我,意象,启动方式


女生平均分 84.11,在道德自我意象上,女性道德自我意在专业上无显著差异,t(167)=-0.684,p=0.982。清洁概念图式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6.6.2 道德自我意象在清洁启动影响道德判断过程中的(1)清洁启动在道德自我意象得分上的差异分析以清洁启动方式(自我清洁 VS 他人清洁 VS 无清洁)为自变量,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道德自我意象得分在清洁启动异,F(2,166)=8.198, p<0.001,三组清洁启动方式在道德自我意象上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红燕;张凤华;;从具身视角看道德判断[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8期

2 郑睦凡;赵俊华;;权力如何影响道德判断行为:情境卷入的效应[J];心理学报;2013年11期

3 罗跃嘉;李万清;彭家欣;刘超;;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李宏翰;于娟;;道德自我受胁及其应对机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吴宝沛;张雷;;厌恶与道德判断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6 阎书昌;;身体洁净与道德[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7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年05期

8 徐平;迟毓凯;;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9 吴利国;道德判断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实践价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邵雅利,吴渟淮;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研究[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志雄;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红燕;“洗”出来的效应: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郭瑞;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栾子烟;道德温度:身体冷暖与青少年道德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马纯红;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49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49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f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