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大学生离家情境中模糊丧失的感知、影响及其弹性(个体和家庭)应对
发布时间:2020-10-24 03:28
在当今人口流动的社会中,人们不得不频频面对分离与丧失。其中,大部分大学生都会经历一种重要的转折——离家。虽是家庭周期中的常规事件,但对于初入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却是不小的挑战,应对不当甚至可能引发情绪、适应问题。模糊丧失指存在未证实、不明确的丧失的情境,本研究拟采用模糊丧失理论的视角对离家情境进行探索。本研究的三个分研究逐步对离家情境中的模糊丧失进行探索和验证。研究一为明晰离家情境中模糊丧失的本质,对40名离家学生进行访谈,梳理总结了离家模糊丧失特征、感知、影响,及其表现出的心理弹性和家庭弹性应对。研究二为量化研究提供可靠工具,根据质性研究结果,编制本土化模糊丧失感知问卷,并验证其信效度。研究三为进一步在大样本中对离家模糊丧失的感知、影响及应对进行探索,使用量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了解及分析模糊丧失感知的总体情况和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及其心理弹性、家庭弹性应对。上述质性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学生离家情境中普遍存在模糊丧失,具有模糊丧失共有特征,即部分丧失和不明确性,及离家情境独有特征,即家庭生命周期,保持联系和主动选择;(2)离家模糊丧失感知包括家人角色、自身角色、家庭联结和家庭氛围模糊丧失感知,并基于此编制的离家模糊丧失感知问卷包括17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符合质性结果,信效度良好;(3)大学生离家模糊丧失感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受客观、个体和家庭等多因素影响;(4)大学生离家模糊丧失感知对个体情绪和家庭关系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离家模糊丧失感知可以预测个体情绪;(5)心理弹性和家庭弹性在离家模糊丧失感知对情绪的影响中主要起到补偿和中介作用。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2
【部分图文】:
图 1-1 家庭压力的情境模型引自 Boss (2016)基于此模型,Boss (2016) 提出了模糊丧失理论的核心假设:1) 一个现象即使不能被测量也是存在的。2) 模糊丧失情境是相对的,强调事实真相无法获得。在这种情境仍可以在事实缺失的情况下试着生活得更好,对这方面的探索为适应了很多信息。3) 模糊丧失是一种关系现象,它假设了对于消失的人的联结。因论可以用于研究配偶、家庭以及其他亲密关系。4) 文化信仰和价值影响个体、家庭和社会如何容忍模糊丧失、如何论假设对于模糊丧失的首要观念却是它们不那么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感:为了抵消无助感、重新获得控制,以“既…辩证方式来看待模糊丧失会有所帮助,即同时,又不在这儿”,“她既可能已经死了,也可能式会很困难,因为需要降低对于掌控和确定的到的。人们需要对于控制感来维持健康,但当外自己,平衡对于控制的需求和对于无法解决的
4.6.3 结构效度检验对大学生离家模糊丧失感知问卷的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见表4-5,路径系数见图4-1。x2/df < 5,NFI接近0.9,IFI、TLI、CFI均超过0.9,RMSEA< 0.08,整体模型拟合较好 (温涵, 梁韵斯, 2015)。表4-5 大学生模糊丧失感知问卷维度拟合指数表 (N = 356)拟合指数 x2 df x2/df NFI IFI TLI CFI RMSEA模糊丧失 264.91 113 2.34 0.88 0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3953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2
【部分图文】:
图 1-1 家庭压力的情境模型引自 Boss (2016)基于此模型,Boss (2016) 提出了模糊丧失理论的核心假设:1) 一个现象即使不能被测量也是存在的。2) 模糊丧失情境是相对的,强调事实真相无法获得。在这种情境仍可以在事实缺失的情况下试着生活得更好,对这方面的探索为适应了很多信息。3) 模糊丧失是一种关系现象,它假设了对于消失的人的联结。因论可以用于研究配偶、家庭以及其他亲密关系。4) 文化信仰和价值影响个体、家庭和社会如何容忍模糊丧失、如何论假设对于模糊丧失的首要观念却是它们不那么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感:为了抵消无助感、重新获得控制,以“既…辩证方式来看待模糊丧失会有所帮助,即同时,又不在这儿”,“她既可能已经死了,也可能式会很困难,因为需要降低对于掌控和确定的到的。人们需要对于控制感来维持健康,但当外自己,平衡对于控制的需求和对于无法解决的
4.6.3 结构效度检验对大学生离家模糊丧失感知问卷的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见表4-5,路径系数见图4-1。x2/df < 5,NFI接近0.9,IFI、TLI、CFI均超过0.9,RMSEA< 0.08,整体模型拟合较好 (温涵, 梁韵斯, 2015)。表4-5 大学生模糊丧失感知问卷维度拟合指数表 (N = 356)拟合指数 x2 df x2/df NFI IFI TLI CFI RMSEA模糊丧失 264.91 113 2.34 0.88 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颖;林丹华;;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家庭弹性的补偿与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5期
2 温涵;梁韵斯;;结构方程模型常用拟合指数检验的实质[J];心理科学;2015年04期
3 朱倩;郭海英;潘瑾;林丹华;;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4 桑志芹;伏干;;家庭环境、专业满意度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2期
5 黄满霞;余萍;;模糊丧失的研究述评[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4期
6 史光远;崔丽霞;雷雳;郑日昌;;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9期
7 孙仕秀;关影红;覃滟云;张露;范方;;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8 朱清;范方;郑裕鸿;孙仕秀;张露;田卫卫;;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以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为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9 崔丽霞;殷乐;雷雳;;心理弹性与压力适应的关系:积极情绪中介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3期
10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人际关系认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林英;听觉障碍儿童家庭复原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3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5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