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线索范式中,当线索开始呈现与目标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时,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目标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目标反应慢,这种现象叫做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简称IOR)。根据其参考框架可以分为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和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关于它的机制研究是一大热点。主要有注意抑制说、反应抑制说和转换抑制说。转换抑制理论认为,返回抑制是在激活的靶子刺激的知觉表征和反应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之中发生的,在线索呈现阶段和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不会对返回抑制产生影响。有证据表明,工作记忆参与了返回抑制的过程。视觉工作记忆包括空间工作记忆和客体工作记忆两种类型。大量研究表明,线索呈现阶段和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都对IOR存在影响。Castel等(2003),Chou和Yeh(2008),张丽芸,朱磊(2015)等研究采用的范式只考察了靶子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得到了空间工作记忆只影响位置IOR、客体工作记忆只影响客体IOR、颜色工作记忆只影响颜色IOR。Klein,Castel,Pratt(2006),Vivas(2010),Zhang,Zhang(2011)等人考察的线索化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但是结果并不一致。我们拿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发现Vivas等(2010)继时呈现客体工作记忆项目,IOR不受影响,Zhang和Zhang(2011)同时呈现空间工作记忆项目,IOR受到影响。基于继时呈现的记忆项目记忆难度比同时呈现大,我们推测更有可能是工作记忆类型和返回抑制类型不匹配造成的结果不一致。所以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探究了Vivas(2010)中出现IOR的原因,并深入挖掘了工作记忆是如何影响返回抑制的。实验一排除了客体工作记忆任务呈现方式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采用了2(记忆项目:序列呈现,同时呈现)×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被试内设计。结果显示序列和同时呈现条件下都会产生非常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实验二为了探究空间工作记忆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采用2(记忆项目:无,有)×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被试内设计。结果显示,呈现工作记忆项目条件下不存在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无工作记忆条件下存在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表明空间工作记忆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产生了影响。结合实验一,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影响不同。支持了转换抑制理论。但是转换抑制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是线索化阶段的注意变化和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是没有区别的。Chou和Yeh(2008)是考察的靶子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发现空间工作记忆只影响位置IOR、客体工作记忆只影响客体IOR,如果线索化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和Chou和Yeh(2008)中靶子阶段的注意变化引起的影响一致,那就进一步支持了转换抑制理论。实验三探究记忆项目呈现在线索呈现之前时视觉工作记忆类型对返回抑制的影响。采用2×2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线索条件(有效和无效)和工作记忆任务类型(客体任务和方向任务),因变量为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表明,空间工作记忆仅仅影响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而不影响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客体工作记忆仅仅影响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而不影响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说明线索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和靶子呈现阶段的注意变化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并无差异,支持了转换抑制理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工作记忆的呈现方式不会对返回抑制效应量产生影响;(2)继时呈现工作记忆时返回抑制反应时会长于同时呈现工作记忆下的反应时;(3)与工作记忆呈现在线索和靶子之间的结果一致,工作记忆呈现在线索之前时,空间工作记忆只影响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而不影响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客体工作记忆只影响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不影响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这个结果支持了转换抑制理论。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842.3
【部分图文】:
实验一流程

实验二流程图

实验二工作记忆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代嘉幸;张丽华;;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J];心理科学;2019年01期
2 吴晓刚;施亮;李乐源;潘发达;;内隐情绪加工对返回抑制效应的调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5期
3 王新宇;范静;王浩平;张禹;;基于跆拳道运动员时程特征的返回抑制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4 王爱君;李毕琴;张明;;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J];心理学报;2015年07期
5 谢敏;;任务需求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8期
6 赵静;潘毅;;工作记忆内容对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0年01期
7 陈彩琦;陈明贵;;多重位置上的返回抑制:对注意动量说的质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胡克松;包燕;;视听通道间返回抑制的认识与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0期
9 张明,陈骐;注意定势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10 周建中;返回抑制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房慧聪;注意定向对立体视觉影响机制的ERP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幸娟;返回抑制时程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田银;空间定向中返回抑制的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商应美;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戴琴;返回抑制能力在抑郁中的作用及脑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杨宇然;学习障碍初中生视觉搜索过程中的返回抑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晓霞;工作记忆类型对基于位置和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罗琴;跨通道空间返回抑制与Simon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D];苏州大学;2018年
3 韩胜杰;基于初级视觉表征和语义表征的颜色跨通道返回抑制[D];苏州大学;2018年
4 王川文;不同效价面孔分心物对返回抑制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D];河南大学;2018年
5 杨雪;不同动机和唤醒度情绪图片对返回抑制影响的ERP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
6 李艾苏;多线索下返回抑制的空间分布[D];苏州大学;2018年
7 施凤冉;安全标志对矿工注意返回抑制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8年
8 彭蜜;静态范式和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沈泽玮;中央注视点影响返回抑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吴晓刚;返回抑制的注意调节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D];南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
285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5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