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面孔身份识别的工作记忆机制及编码阶段悲伤表情对抑郁个体面孔身份识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2 16:17
  目的:研究面孔表情身份识别的视觉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机制。此外,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考察了编码阶段悲伤表情对抑郁个体面孔身份识别的影响。方法:(1)研究一包含三个行为学实验,采用改编后的延迟辨别任务,考察悲伤和快乐表情出现在实验任务的不同阶段(以快乐面部表情作为基线水平(见Jackson,Wu,Linden,&Raymond,2009)与悲伤表情进行比较),对面孔身份识别的WM表现的影响。实验1将悲伤和快乐表情呈现在编码阶段,考察25个被试(13个女性)的WM表现。实验2将悲伤和快乐表情呈现在提取阶段,考察23个被试(16个女性)的WM表现。为了调查情绪信息在WM编码结束或保持时是否被弃用,在实验3中,仍将悲伤和快乐表情呈现在编码阶段,但在保持间隔插入一个情绪词分类任务,考察词汇与面孔之间的情绪一致性对34个被试(21个女性)WM表现的影响。(2)研究二同样采用改编后的延迟辨别任务,同研究一实验1的范式,将悲伤和快乐表情呈现在编码阶段,考察悲伤表情对抑郁个体面孔身份识别的影响,对21位控制组被试(9位女性)和20位抑郁组被试(11位女性)进行了事...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面孔身份识别的工作记忆机制及编码阶段悲伤表情对抑郁个体面孔身份识别的影响


-1情绪面孔与词汇效价在击中率上的交互作用

辨别任务,说明图,时间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的两个样本点之间的差值 一个段中 200ms 内超过±100 μV 的峰峰偏移 超过±100 μV 的波幅,以及 200ms 内低于±100 μV 的活动范围 然后,数据以 TP9 和TP10 的平均作为重新参考 对提取的段进行平均程序 四种条件下每个被试的ERP 平均用来做进一步分析 两个乳突电极不纳入分析 在最后的数据集里面,在每个任务条件下,50 个段中至少保留了 30 段作为分析 两位女性被试由于伪迹过多被排除了 基于相关文献和总平均的视觉检测,选择了以下的 ERP 成分 在 150-200ms的时间窗测量 VPPτC3,C4,Cz,F3,F4,Fz, FCzυ 在 300-450ms 的时间窗测量 P3bτC3, C4, Cz, F3,F4,Fz, P3, P4, Pzυ 在 550-800ms 的时间窗测量 LPPτC3, C4, Cz, F3,F4,Fz, P3, P4, Pzυ VPP 的平均波幅用来进行 2 (效价:快乐和悲伤) × 7 (电极点: C3, C4, Cz, F3,F4,Fz, FCz) ×2τ组别:控制组和抑郁组υ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P3b 和 LPP 的平均波幅用来进行 2 (效价:快乐和悲伤) × 9(电极点:C3, C4, Cz, F3, F4, Fz, P3, P4, Pz) ×2τ组别:控制组和抑郁组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必要时使用 p 值计算 Greenhouse-Geisser 校正 Bonferroni校正用来进行多重比较 Ready

波形,情绪,波幅,交互作用


图 5-2 情绪类型与组别在 VPP 波幅上的交互作用图 P3bτ300-450msυ波幅与潜伏期 波幅进行 2τ情绪:悲伤和快乐υ×2τ组别:抑郁组和控制组υ×4,Cz,F3,F,4,Fz,P3,P4,Pz)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在 P3b 波幅上出应,F(1,39)= 9.09, p<0.01, p2=0.19,以及电极点的主效应,F(3,1, p2=0.32 然而,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τp>0.05υ 另外,情绪用边缘显著,F(1,39)= 3.08, p=0.09, p2=0.07,这个交互作用τ于控制组,悲伤面孔的 P3b 波幅显著大于快乐面孔,F(1,39)= 1=0.23;但抑郁组对于快乐面孔和悲伤面孔的 P3b 波幅差异不显抑郁组和控制组不同效价下面孔身份识别击中反应的 P3b 波形别见图 5-4 和图 5-5 潜伏期进行 2τ情绪:悲伤和快乐υ×2τ组别:抑郁组和控制差分析,结果发现情绪 组别的主效应 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孔表情加工三阶段模型的单试次ERP证据[J]. 张丹丹,罗文波,罗跃嘉.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08)
[2]用于情绪障碍研究的面部表情系统的初步建立[J]. 刘明矾,武厚,崔瑜.  心理学探新. 2012(04)
[3]记忆面孔,男女有别:关于面孔再认性别差异的行为与ERP研究[J]. 吕勇,刘亚平,罗跃嘉.  科学通报. 2011(14)
[4]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J]. 袁加锦,汪宇,鞠恩霞,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2)
[5]面孔加工的情绪效应和效价效应[J]. 蒋长好,赵仑,郭德俊,张钦,丁锦红,方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03)
[6]大中学生对悲伤与愉快面孔区分的特征比较[J]. 蒋长好,郭德俊,赵仑,张钦,王振宏,方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04)
[7]个体神经质水平对情绪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丁妮,丁锦红,郭德俊.  心理学报. 2007(04)
[8]区分度在面部表情与面孔身份识别交互中的作用[J]. 汪亚珉,傅小兰.  心理学报. 2007(02)

博士论文
[1]情绪负启动效应的双重机制[D]. 刘明矾.中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面孔表情和性别对面孔识别影响的实验研究[D]. 赵占锋.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3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73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6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