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文阅读中的构词方式对知觉广度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2 19:33
  阅读的知觉广度(perceptual span)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从注视区域周围获得有用信息的大小。在中、外文的研究中,知觉广度都是阅读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西方对拼音文字的研究较为集中,并且对眼动仪在实验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汉语文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系统,汉语文字与拼音文字在文字特性、阅读习惯和书写方式上均存在差异,它是独具特色的文字系统之一。而且国内对于阅读眼动研究的起步较晚,对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基本加工单元问题仍不明确。为了探讨不同窗口条件下,何者为知觉广度的基本加工单元,综合以往研究对于基本加工单元的探讨,有的研究认为是字,而有的研究认为是词,然而这些研究中对于汉语的分类较为模糊。基于此,本研究使用Eye link 1000 plus眼动仪作为研究工具,运用移动窗口技术,通过重新探讨汉语的构词方式,对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问题通过三个实验做进一步研究:实验一:由双音节词(两个语素)组成的句子作为实验材料,对以单音语素词为可视窗口,并设定7种窗口条件的大学生被试的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进行探讨;实验二:由双音节词(两个语素)组成的句子作为实验材料,对以双音节词为呈现窗口,设定5种窗口...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文阅读中的构词方式对知觉广度的影响研究


移动窗口范式示意图

示意图,可视,汉字,示意图


esktop eye tracker(空间分辨率为 0.01°)(SR Research,Canada)记动情况,采样频率 1000 Hz,单眼瞳孔 角膜反射记录,5 点校准,额托架(chin and forehead rest)固定头部,被试眼睛距离被试机屏实验中所用的实际分辨率为 1280×1024。调节下鄂托高度,让眼有一个合适的角度,使眼动仪能够较好的记录眼动情况。实验设计实验为单因素实验设计。参考国内外的研究(闫国利,2007;李韵静, 1986; Inhoff & Liu, 1998; Haikio, Bertram, Hyona, & Niemi, 2009实验一中 FR1、FR2、FR3、FR4、L1FR4、L2FR4 及整行条件为 种可视窗口条件,自变量为可视窗口的大小。材料中的汉字全部呈件;FR1、FR2、FR3、FR4 窗口条件分别为注视汉字及右侧呈现 字;L1FR4 窗口设定为注视点左侧 1 个汉字并右侧 4 个汉字可见;件可视范围是注视点左侧 2 个汉字并右侧 4 个汉字。由“※”代替。以单音语素词为呈现单元的 7 种窗口条件,呈现方式如图 2 所

示意图,双音节词,可视,示意图


中文阅读中的构词方式对知觉广度的影响研究实验仪器实验一实验设计实验为单因素实验设计。以双音节词(两个语素)为加工单位设水平,依次为整行条件(整个句子全部呈现)、F(直接注视的双条件,FR1 和 FR2 分别为注视的双音节词+其右侧一个双音节词、词+其右侧两个双音节词条件,L1FR2(左侧一个双音节词+注视的两个双音节词)。呈现方式如图 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 闫国利,李赛男,王亚丽,刘敏,王丽红.  心理科学. 2018(04)
[2]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 白学军,高晓雷,高蕾,王永胜.  心理学报. 2017(05)
[3]当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述评[J]. 刘倩,王帅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11)
[4]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 李韵静,张红葵,白柳,王越,程小云,范宏玮,闫国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02)
[5]中文单字词句的阅读知觉广度[J]. 仝文,刘妮娜,伏干,闫国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03)
[6]大小字号的文本对中文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和眼动模式的影响[J]. 巫金根,闫国利,刘志方.  心理科学. 2014(01)
[7]不同掩蔽材料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J]. 闫国利,张巧明,张兰兰,白学军.  心理科学. 2013(06)
[8]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J]. 闫国利,熊建萍,臧传丽,余莉莉,崔磊,白学军.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4)
[9]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 张巧明,王爱云,闫国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02)
[10]初中二年级学生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 伏干,闫国利.  心理科学. 2013(02)



本文编号:2993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93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