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异性亲社会行为和面孔吸引力对择偶偏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25 16:58
  择偶行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近年来已经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择偶偏好是个体在择偶过程中所看重对方的属性或条件,面孔作为传递消息的重要信息,在择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亲社会行为中的利他和信任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两种品质,而择偶是人际关系建立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稳定交往阶段,所以利他和信任两个品质对异性对象选择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探讨亲社会行为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有助于揭示亲社会行为在择偶中的作用,拓展择偶偏好的研究领域;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择偶观,帮助其调节自我和获得理想的伴侣,对学校及社会机构的教育和咨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435名大学生为被试,用严格筛选、处理过的人物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以及采用了独裁者博弈和信任博弈材料,通过E-Prime实验设计程序,检验异性亲社会行为和面孔吸引力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两个研究分别为:实验一异性利他行为和面孔吸引力对择偶偏好的影响;实验二异性信任行为和面孔吸引力对择偶偏好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对于低亲社会行为的异性,个体更偏好高亲社会行为的异性;且无性别差异。2.对于高...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择偶偏好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1.1.1 择偶偏好的定义
        1.1.2 择偶偏好的相关理论
    1.2 择偶偏好的影响因素
        1.2.1 主观因素对择偶偏好的影响
        1.2.2 客观因素对择偶偏好的影响
    1.3 亲社会行为、面孔吸引力影响择偶偏好的理论和实证
        1.3.1 亲社会行为、面孔吸引力影响择偶偏好的理论基础
        1.3.2 亲社会行为、面孔吸引力影响择偶偏好的实证研究
    1.4 独裁者博弈和信任博弈的现状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现有的研究不足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假设
3 实验一利他行为、面孔吸引力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实验材料
    3.4 实验过程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利他行为、面孔吸引力以及被试性别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差异比较
        3.5.2 对不同利他行为、面孔吸引力异性的择偶意愿评定等级的描述统计
        3.5.3 择偶意愿评定等级的方差分析
        3.5.4 简单效应分析
    3.6 讨论
        3.6.1 异性面孔吸引力、利他行为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
4 实验二信任行为、面孔吸引力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实验材料
    4.4 实验过程
    4.5 结果与分析
        4.5.1 信任行为、面孔吸引力以及择偶背景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差异比较
        4.5.2 在择偶背景不同水平下,大学生对不同面孔吸引力、信任行为异性的择偶意愿的描述统计
        4.5.3 择偶意愿评定等级的方差分析
        4.5.4 简单效应分析
    4.6 讨论
        4.6.1 在择偶背景不同的情况下,异性面孔吸引力、信任行为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
5 总讨论
    5.1 异性亲社会行为、面孔吸引力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协同效应
    5.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契约参与度对人际信任的影响[J]. 马华维,韩景云.  心理学探新. 2019(01)
[2]个体理想伴侣偏好的内隐—外显性差异研究[J]. 侯娟,黄佳妮,方晓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4)
[3]不同性别定向的名字对女性择偶偏好的影响[J]. 杨婷,任孝鹏.  心理科学. 2016(05)
[4]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探析[J]. 潘柳燕,黄宪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7)
[5]基于协同论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 戴嘉佳,戴吉.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02)
[6]面孔吸引力、人格标签对于男女择偶偏好的影响[J]. 王雨晴,姚鹏飞,周国梅.  心理学报. 2015(01)
[7]女性的长期择偶策略与短期性关系策略对比研究[J]. 张国平.  中国性科学. 2012(02)
[8]基于自我相似面孔的亲缘选择与配偶选择行为[J]. 庄锦英,张金美,应娟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9)
[9]论格式塔心理理论中的系统科学思想[J]. 李抗,叶浩生.  社会心理科学. 2011(08)
[10]女性择偶决策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J]. 刘永芳,苏丽娜,王怀勇.  心理学报. 2011(01)

博士论文
[1]社会偏好的检验:一个超越经济人的实验研究[D]. 陈叶烽.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协同论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心理矫正研究[D]. 熊昱.南昌大学 2015
[2]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对其择偶标准的影响[D]. 尹瑞.西南大学 2015
[3]榜样吸引力对女大学生择偶复制的影响[D]. 李亚萌.河北师范大学 2014
[4]他人对女性自我魅力的评价性质对其择偶倾向的影响研究[D]. 张亦弛.江西师范大学 2014
[5]80后90后大学生择偶偏好问卷编制及其择偶偏好现状[D]. 陈欣欣.沈阳师范大学 2012
[6]当代中国人的择偶偏好及其影响因素[D]. 甘琳琳.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1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51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1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