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高中生压力知觉的影响 ——上行社会比较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3-09 17:57
  本研究主要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高中生压力知觉的影响,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共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所高中共542名学生为被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中文版压力感知量表》施测。研究表明:(1)高中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高中生在社交网站使用过程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高中生反刍思维存在独生子女差异,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压力知觉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2)相关分析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反刍思维、压力知觉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3)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能够直接正向预测高中生压力知觉水平。(4)上行社会比较和反刍思维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压力知觉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通过两条路径影响高中生压力知觉水平:一是上行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上行社会比较→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中的数据可用于高中生被试的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压力知觉的关系研究,研究结论可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压力知觉的关系模型提...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高中生压力知觉的影响 ——上行社会比较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


压力感知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图

因子模型


4研究结果284研究结果4.1共同方法偏差由于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所有数据均通过被试的自我报告而获得,所以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MethodBiases)。现通过单一方法潜因子途径来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熊红星,张璟,叶宝娟,郑雪,孙配贞,2012)。首先,建立一个没有共同方法偏差的模型M1,得到M1的模型拟合指数(如图4-1);其次,建立一个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子G的模型M2,得到M2的模型拟合指数(如图4-2);最后,将模型M1与M2进行对比。若模型M2的拟合效果不如模型M1,则表示没有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在本研究中,加入因子G后的模型M2的拟合指标:χ2/df=35.654,CFI=0.725,TLI=0.694,RMSEA=0.261,模型拟合指标不达标。综上,本研究中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注:sjwz,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sxsh,上行社会比较;fcsw,反刍思维;fcsw1,深思维度;csw1,强迫思维维度;yl,压力;yl1,紧张感;yl2,失控感。图4-1有共同潜因子模型M2(标准化)

模型图,因子,模型,社交


4研究结果29注:sjwz,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sxsh,上行社会比较;fcsw,反刍思维;fcsw1,深思维度;csw1,强迫思维维度;yl,压力;yl1,紧张感;yl2,失控感。图4-2无共同潜因子的模型M1(标准化)表4-1有无共同潜因子模型拟合指数对照表指标χ2/dfRMSEASRMRCFITLI无共同潜因子模型M11.2390.0430.0370.9480.912有共同潜因子模型M235.6540.1610.1480.7250.6944.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反刍思维以及压力知觉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对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反刍思维、压力知觉在性别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见表4-2),反刍思维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的性别差异显著(t=-3.66,p<0.01),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上行社会比较的性别差异显著(t=-2.40,p<0.05),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压力知觉的性别差异显著(t=-3.30,p<0.05),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活事件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自尊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J]. 李大林,黄梅,陈维,吴文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3)
[2]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的相关研究[J]. 刘飒,姜艳蕊,林青敏,孟敏,张云婷,单文婕,赵瑾,朱绮,王广海,江帆.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9(09)
[3]在校青少年压力影响因子及其应对方式[J]. 冯英子.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9(02)
[4]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双向中介效应[J]. 刘芷含.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2)
[5]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连帅磊,姚良爽,孙晓军,周宗奎.  心理科学. 2018(04)
[6]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反刍思维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J]. 张丛丽,周宗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7]青少年共同冗思对抑郁的影响:人际压力的中介作用[J]. 于静,王佳宁,金童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8]青少年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姜晓文,姜媛,田丽,方平.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03)
[9]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硕士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杨邦林,林谷洋,严由伟.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3)
[10]错失恐惧:我又错过了什么?[J]. 柴唤友,牛更枫,褚晓伟,魏祺,宋玉红,孙晓军.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上行社会比较与妒忌的链式中介作用[D]. 李依曼.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自我接纳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网络自我表露的调节作用[D]. 冯敏驰.四川师范大学 2018
[3]社交网站中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 柴唤友.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化对工作绩效影响的跨层次研究[D]. 陈琛.湖南大学 2014
[5]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 张超.曲阜师范大学 2011
[6]大学生完美主义、沉思与抑郁的关系[D]. 陈功兴.广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73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73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