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特征与热点
发布时间:2021-04-25 21:32
为宏观把握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的趋势、特征与热点,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技术对562篇有效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62名核心研究者占总研究者的4.4%;31个核心研究机构占总研究机构的9.4%;562篇文献发表在304份刊物上,平均每份刊物刊载1.84篇;252种普通刊物刊载416篇文献,占总刊物的82.89%;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CSCD期刊源等52份刊物刊载150篇文献占总刊物的17.11%;261篇文献共标注了各类基金368项,占总文献的46.44%;基础研究、基础与应用研究两个层次的文献401篇,占总文献的71.35%;心理学和临床医学两大学科文献318篇,占总文献的56.58%。由此可知,国内大学生抑郁研究处于平衡稳定期,核心作者群与核心研究机构均未形成,研究成果的量与质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地方的基金支持力度大,基础研究、基础与应用是主要的研究层次,心理学、临床医学是主要研究学科,与抑郁有关的描述、解释和干预等方面是研究热点。
【文章来源】:教育观察. 2019,8(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资料和工具
(一)文献检索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总趋势
(二)研究特征
1.研究者
2.研究机构
3.文献来源
4.项目基金、研究层次与学科情况
第一,项目基金。
第二,研究层次。
第三,所属学科。
(三)研究热点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困扰的链式中介作用[J]. 雷希,王敬群,张苑,叶宝娟,刘翠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2]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J]. 黎志华,谢玮玉,尹霞云,刘文俐,周先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3]近二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V的可视化分析[J]. 廖友国,林木明,何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 胡如艳,陈嘉,王艳菊,陈真真.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5)
[5]大学生抑郁症状及其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J]. 曹文君,管振钧,吴婷,王金燕,王瑞君,刘旭东.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2)
[6]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 宗淑萍.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12)
[7]我国医学类大学生抑郁患病率的系统评价[J]. 龚韩湘,伍宝玲,张雅兰,曾东汉,周梅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10)
[8]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 张秀梅,王中对,廖传景. 高校教育管理. 2016(02)
[9]浅析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 杨曦,陈遇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10]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抑郁高危人群特征调查研究[J]. 陈捷,卓玛. 现代医药卫生. 2015(06)
本文编号:3160130
【文章来源】:教育观察. 2019,8(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资料和工具
(一)文献检索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总趋势
(二)研究特征
1.研究者
2.研究机构
3.文献来源
4.项目基金、研究层次与学科情况
第一,项目基金。
第二,研究层次。
第三,所属学科。
(三)研究热点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困扰的链式中介作用[J]. 雷希,王敬群,张苑,叶宝娟,刘翠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2]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J]. 黎志华,谢玮玉,尹霞云,刘文俐,周先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3]近二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V的可视化分析[J]. 廖友国,林木明,何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 胡如艳,陈嘉,王艳菊,陈真真.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5)
[5]大学生抑郁症状及其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J]. 曹文君,管振钧,吴婷,王金燕,王瑞君,刘旭东.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2)
[6]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 宗淑萍.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12)
[7]我国医学类大学生抑郁患病率的系统评价[J]. 龚韩湘,伍宝玲,张雅兰,曾东汉,周梅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10)
[8]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 张秀梅,王中对,廖传景. 高校教育管理. 2016(02)
[9]浅析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 杨曦,陈遇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10]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抑郁高危人群特征调查研究[J]. 陈捷,卓玛. 现代医药卫生. 2015(06)
本文编号:3160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6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