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模式对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5 09:36
通过3个实验探讨口头和按键反应对汉语被试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前后和上下方向,反应模式会影响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方向,按键反应激活了过去/后/下,未来/前/上的一致性效应,口头反应激活了过去/前/上,未来/后/下的一致性效应;但是在左右方向,反应模式不会影响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方向(过去/左,未来/右)。对3个方向的效应量的分析发现,左右方向的效应量最大,上下方向的效应量最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受反应模式、语言习惯以及方向的影响,支持隐喻构念观理论。汉语被试对时间概念的表征综合了命题符号和知觉符号。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1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实验1反应模式对前后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影响
2.1 方法
2.1.1 被试
2.1.2 实验设计
2.1.3 实验材料
2.1.4 实验仪器
2.1.5 程序
2.2 实验结果
3 实验2反应模式对上下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影响
3.1 方法
3.1.1 被试
3.1.2 实验设计
3.1.3 实验材料
3.1.4 实验仪器
3.1.5 程序
3.2 实验结果
4 实验3反应模式对左右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影响
4.1 方法
4.1.1 被试
4.1.2 实验设计
4.1.3 实验材料
4.1.4 实验仪器
4.1.5 程序
4.2 实验结果
5 3个实验效应量结果的综合分析
6 综合讨论
6.1 隐喻构念观与量值理论对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解释
6.2 时间概念表征中的命题符号理论与知觉符号理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部分线索对记忆提取的影响:认知抑制能力的作用[J]. 刘湍丽,白学军. 心理学报. 2017(09)
[2]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垂直偏向性的稳固性[J]. 张颖颖,于方静,周治金,陈宝国.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4)
[3]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J]. 李恒,张积家. 心理学报. 2016(06)
[4]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表现、影响因素及其理论[J]. 李金星,王振宏.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1)
[5]汉语讲话者的时间隐喻的视觉-运动通道效应[J]. 宋宜琪,张积家,许峥烨. 心理学报. 2013(11)
[6]汉语背景下横纵轴上的心理时间线[J]. 顾艳艳,张志杰. 心理学报. 2012(08)
[7]盲人的时间水平方向隐喻的通道特异性[J]. 张积家,宋宜琪. 心理学报. 2012(01)
[8]知觉符号理论及其研究范式[J]. 谢久书,张常青,王瑞明,陆直.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9)
[9]时间隐喻研究述评[J]. 陈燕,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4)
硕士论文
[1]心理时间线:具身模拟和概念隐喻的双重进程?[D]. 冯宁.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11914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1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实验1反应模式对前后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影响
2.1 方法
2.1.1 被试
2.1.2 实验设计
2.1.3 实验材料
2.1.4 实验仪器
2.1.5 程序
2.2 实验结果
3 实验2反应模式对上下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影响
3.1 方法
3.1.1 被试
3.1.2 实验设计
3.1.3 实验材料
3.1.4 实验仪器
3.1.5 程序
3.2 实验结果
4 实验3反应模式对左右方向的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影响
4.1 方法
4.1.1 被试
4.1.2 实验设计
4.1.3 实验材料
4.1.4 实验仪器
4.1.5 程序
4.2 实验结果
5 3个实验效应量结果的综合分析
6 综合讨论
6.1 隐喻构念观与量值理论对时间空间一致性效应的解释
6.2 时间概念表征中的命题符号理论与知觉符号理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部分线索对记忆提取的影响:认知抑制能力的作用[J]. 刘湍丽,白学军. 心理学报. 2017(09)
[2]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垂直偏向性的稳固性[J]. 张颖颖,于方静,周治金,陈宝国.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4)
[3]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J]. 李恒,张积家. 心理学报. 2016(06)
[4]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表现、影响因素及其理论[J]. 李金星,王振宏.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1)
[5]汉语讲话者的时间隐喻的视觉-运动通道效应[J]. 宋宜琪,张积家,许峥烨. 心理学报. 2013(11)
[6]汉语背景下横纵轴上的心理时间线[J]. 顾艳艳,张志杰. 心理学报. 2012(08)
[7]盲人的时间水平方向隐喻的通道特异性[J]. 张积家,宋宜琪. 心理学报. 2012(01)
[8]知觉符号理论及其研究范式[J]. 谢久书,张常青,王瑞明,陆直.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9)
[9]时间隐喻研究述评[J]. 陈燕,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4)
硕士论文
[1]心理时间线:具身模拟和概念隐喻的双重进程?[D]. 冯宁.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11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1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