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效价、唤醒度和有无评价影响手部动作
发布时间:2021-06-08 06:47
研究探讨情绪正-负效价、唤醒度水平(高、中、低)以及有意识评价对推拉动作的影响。分3个实验进行,收集反应时(RT)和手部动作指标等。实验1使用正-负效价下高、中、低唤醒水平的图片进行评价并执行推-拉动作任务;实验2使用中性图片和灰色空白图片完成相同任务;实验3在不进行效价评估情况下完成推-拉动作。结果表明(1)情绪效价对反应时,运动时间和到达峰速时间等有显著影响:向上拖动图片时,消极图片拖得更快;向下拖动时,则积极图片更快。(2)情绪唤醒度调节情绪效价对推-拉动作的作用:唤醒度越高,情绪效价尤其是负性情绪对推-拉动作的作用越大;反之,则作用越小。(3)无评价条件下,情绪效价对推-拉动作无显著影响;即情绪对动作的影响需要有意识评价的参与。这些结果说明情绪对推拉动作影响可能发生在早期,不仅影响动作计划,而且影响到随后动作的执行,而高唤醒度和有意识评价增强了这种影响。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8)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实验1向上拖动正、负效价图片在反应时、到达峰速时间、运动时间和峰速上均值的比较
13.81,p<0.001,ηp2=0.39;唤醒度主效应显著,F(2,44)=15.01,p<0.001,ηp2=0.41;效价主效应显著,F(1,22)=25.89,p<0.001,ηp2=0.54。向下拖动动作在负效价图片的反应时RT上高中配对差异显著,t(11)=8.41,p<0.001,d=0.36;高低配对差异显著,t(11)=6.41,p<0.001,d=0.40。正效价图片的反应时在各个唤醒度水平上无显著差异。正效价图片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负效价图片;与负效价图片相比,正效价图片在向下拖动动作,也就是朝向被试者方向上促进动作激活的程度更强(见图3A)。到达峰速时间PT上效价与唤醒度交互作用同样显著,F(2,44)=14.54,p<0.001,ηp2=0.40;唤醒度主效应显著,F(2,44)=18.26,p<0.001,ηp2=0.45;效价主效应显著,F(1,22)=17.94,p<0.001,ηp2=0.45。对于负效价图片,向下拖动动作到达峰速时间PT中,高中唤醒度间差异显著,t(11)=8.04,p<0.001,d=0.24;高低唤醒度间差异显著,t(11)=7.91,p<0.001,d=0.29。正效价图片各个唤醒度水平在到达峰速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正效价图片在到达峰速时间上均显著快于负效价图片;与负效价图片相比,正效价图片更能促进向下拖动动作到达峰速(见图3B)。运动时间MT中情绪效价与唤醒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主效应也不存在显著。在峰速PS上情绪效价与唤醒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唤醒度的主效应显著,F(2,44)=4.68,p<0.05,ηp2=0.18。除高低唤醒度配对在峰速PS上差异接近显著外,t(11)=图3实验1向下拖动正、负效价图片在反应时、到达峰速时间、运动时间和峰速上均值的比较
896心理学报第51卷图4实验2向上拖动中性图片和灰色空白图片在反应时、到达峰速时间、运动时间和峰速上均值的比较图5实验2向下拖动中性图片、灰色空白图片在反应时、到达峰速时间、运动时间和峰速上均值的比较3.6讨论结果显示,在RT/PT/MT/PS这些指标上,中性图片和灰色空白图片的差异都是不显著的,结果证明了实验假设:中性的图片不存在显著的接近拒斥效应。如果被试存在随意操作的行为,即被试不是根据图片的效价判断而是随意拖动实验呈现的图片,那么即使呈现没有情绪效价的中性的图片,也会存在实验1中的某些显著差异。但是实验2数据显示所有的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而排除了实验1中的结果是由被试随意拖动而产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通过身体动作理解人与环境:具身的社会认知[J]. 黎晓丹,叶浩生,丁道群. 心理学探新. 2018(01)
[2]“动作-评价”效应:动作与认知的交互作用[J]. 王汉林,莫雷.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5)
[3]不同唤醒度负性刺激抑制控制特点[J]. 赵绍晨,郑希付. 心理研究. 2017(01)
[4]唤醒度对汉语情绪词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J]. 范宁,许骁,周芳洁. 心理学探新. 2017(01)
[5]情感一致性及其对认知加工的影响[J]. 严磊,佐斌,吴漾. 心理科学. 2016(06)
[6]任务与字频对汉字情绪启动反转效应的影响[J]. 王若茵,范宁. 心理科学. 2016(03)
[7]情绪效价和唤醒对熟悉性和回想的不同影响[J]. 徐慧芳,张钦,郭春彦. 心理科学. 2015(02)
[8]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5)
[9]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J]. 刘烨,付秋芳,傅小兰. 科学通报. 2009(18)
[10]情绪启动研究的实验范式[J]. 方平,陈满琪,姜媛. 心理科学. 2006(06)
本文编号:3217890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8)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实验1向上拖动正、负效价图片在反应时、到达峰速时间、运动时间和峰速上均值的比较
13.81,p<0.001,ηp2=0.39;唤醒度主效应显著,F(2,44)=15.01,p<0.001,ηp2=0.41;效价主效应显著,F(1,22)=25.89,p<0.001,ηp2=0.54。向下拖动动作在负效价图片的反应时RT上高中配对差异显著,t(11)=8.41,p<0.001,d=0.36;高低配对差异显著,t(11)=6.41,p<0.001,d=0.40。正效价图片的反应时在各个唤醒度水平上无显著差异。正效价图片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负效价图片;与负效价图片相比,正效价图片在向下拖动动作,也就是朝向被试者方向上促进动作激活的程度更强(见图3A)。到达峰速时间PT上效价与唤醒度交互作用同样显著,F(2,44)=14.54,p<0.001,ηp2=0.40;唤醒度主效应显著,F(2,44)=18.26,p<0.001,ηp2=0.45;效价主效应显著,F(1,22)=17.94,p<0.001,ηp2=0.45。对于负效价图片,向下拖动动作到达峰速时间PT中,高中唤醒度间差异显著,t(11)=8.04,p<0.001,d=0.24;高低唤醒度间差异显著,t(11)=7.91,p<0.001,d=0.29。正效价图片各个唤醒度水平在到达峰速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正效价图片在到达峰速时间上均显著快于负效价图片;与负效价图片相比,正效价图片更能促进向下拖动动作到达峰速(见图3B)。运动时间MT中情绪效价与唤醒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主效应也不存在显著。在峰速PS上情绪效价与唤醒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唤醒度的主效应显著,F(2,44)=4.68,p<0.05,ηp2=0.18。除高低唤醒度配对在峰速PS上差异接近显著外,t(11)=图3实验1向下拖动正、负效价图片在反应时、到达峰速时间、运动时间和峰速上均值的比较
896心理学报第51卷图4实验2向上拖动中性图片和灰色空白图片在反应时、到达峰速时间、运动时间和峰速上均值的比较图5实验2向下拖动中性图片、灰色空白图片在反应时、到达峰速时间、运动时间和峰速上均值的比较3.6讨论结果显示,在RT/PT/MT/PS这些指标上,中性图片和灰色空白图片的差异都是不显著的,结果证明了实验假设:中性的图片不存在显著的接近拒斥效应。如果被试存在随意操作的行为,即被试不是根据图片的效价判断而是随意拖动实验呈现的图片,那么即使呈现没有情绪效价的中性的图片,也会存在实验1中的某些显著差异。但是实验2数据显示所有的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而排除了实验1中的结果是由被试随意拖动而产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通过身体动作理解人与环境:具身的社会认知[J]. 黎晓丹,叶浩生,丁道群. 心理学探新. 2018(01)
[2]“动作-评价”效应:动作与认知的交互作用[J]. 王汉林,莫雷.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5)
[3]不同唤醒度负性刺激抑制控制特点[J]. 赵绍晨,郑希付. 心理研究. 2017(01)
[4]唤醒度对汉语情绪词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J]. 范宁,许骁,周芳洁. 心理学探新. 2017(01)
[5]情感一致性及其对认知加工的影响[J]. 严磊,佐斌,吴漾. 心理科学. 2016(06)
[6]任务与字频对汉字情绪启动反转效应的影响[J]. 王若茵,范宁. 心理科学. 2016(03)
[7]情绪效价和唤醒对熟悉性和回想的不同影响[J]. 徐慧芳,张钦,郭春彦. 心理科学. 2015(02)
[8]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5)
[9]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J]. 刘烨,付秋芳,傅小兰. 科学通报. 2009(18)
[10]情绪启动研究的实验范式[J]. 方平,陈满琪,姜媛. 心理科学. 2006(06)
本文编号:3217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1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