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调查

发布时间:2021-07-06 03:04
  目的:了解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为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方法:采用欺凌行为调查问卷对西安市某小学6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普遍存在,男女生均有欺凌他人的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到欺凌(χ2=25.573,P<0.001);男生身体欺凌的发生率高于女生(χ2=19.068,P<0.001),而女生语言欺凌的发生率高于男生(χ2=5.017,P<0.05),但并无年级差异;欺凌他人行为的发生率随结伴人数的增加明显上升;被欺凌发生场所从高到低依次是教室(52.8%)、学校其它地方(47.7%)、操场(44.8%)、走廊或大厅(20.7%);自己被欺凌后,小学儿童保持沉默和选择告知他人的比例相当,告知对象的选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分别为朋友(53.0%)、父母(48.7%)和老师(43.6%);他人被欺凌时,70.93%的儿童有制止倾向;家长或老师对小学儿童欺凌行为的态度参差不齐,有2/3慎重其事,还有1/3不以为然。结论: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客观存在,且有其特点,... 

【文章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27(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小学儿童校园欺凌行为调查


图1小学儿童被欺凌的总体状况

小学儿童,类型,性别差异,女生


4.528/24.112/10.44/3.412.8130.885二年级28/25.032/28.628/25.012/10.712/10.7三年级36/32.128/25.032/28.68/7.18/7.1四年级36/32.128/25.028/25.012/10.78/7.1五年级44/37.940/34.512/10.312/10.38/6.9六年级44/36.756/46.716/13.34/3.30/0.0图2小学儿童被欺凌类型总体状况表4小学儿童校园被欺凌类型的性别差异(n/%)项目男生女生χ2P直接身体欺凌192/70.680/29.419.0680.000直接言语欺凌92/38.3148/61.75.0170.037间接欺凌84/47.792/52.30.1220.8612.2.4.2小学儿童校园被欺凌类型的性别差异由表4可知,在直接身体欺凌和直接言语欺凌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采用直接身体欺凌的方式显著高于女生(χ2=19.068,P<0.001),而女生采用直接言语欺凌的方式显著高于男生(χ2=5.017,P<0.05)。这可能与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有关。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游戏方式上,男孩往往在追跑打闹中获得快乐,女孩更喜欢家庭生活的内容。从2岁开始,男孩就比女孩表现出明显的身体活动性,他们更爱奔跑、跳跃,做一些需要摸爬滚打的游戏,因而倾向于采用直接的动作方式解决问题。二是在语言能力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学生欺负相关行为报告率的Meta分析[J]. 杨继宇,谢宇,瞿华礼,刘宗胜,王毓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1)
[2]中文语境下城市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定性研究[J]. 张喆,史慧静,王群,李梦娜,王亚宁.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2)
[3]多民族地区校园欺负行为研究[J]. 赵红霞,孙昭.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02)
[4]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性因素分析[J]. 丛梅.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4)
[5]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与思考[J]. 张云喜,王瑞临.  教育科学论坛. 2013(04)
[6]流动儿童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J]. 曹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7]中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J]. 梁晓燕,薛小婷,高虎,梁栋青.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3)
[8]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 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02(04)
[9]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J]. 陈世平,乐国安.  心理科学. 2002(03)



本文编号:3267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67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b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