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人格特征、情绪调节与手游行为偏好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14:25
  为考察大学生人格特征、情绪调节与手游行为偏好之间的关系,采用大五人格量表、情绪调节问卷与手游行为偏好问卷对3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验证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以及情绪调节各维度与手游行为偏好总分相关(0. 16<r<0. 67,ps<0. 05)。路径系数显示人格特征对手游行为偏好直接效应不显著(路径系数为0. 13),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 32,p<0. 001),总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 45,p<0. 001)。这些结果表明,情绪调节在人格特征与手游行为偏好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不同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进而影响手游行为偏好。 

【文章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8(0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大学生人格特征、情绪调节与手游行为偏好的关系研究


假设模型一

模型图,模型,中介效应,间接效应


表4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手游行为偏好的总效应是0.45,直接效应为0.13,而间接效应上升至0.32。结果显示间接效应显著,则表明存在中介效应。而引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且置信区间包括0,说明情绪调节方式在人格特征(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与手游行为偏好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Judd&Kenny,1981)。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暴力网络游戏与青少年共情及攻击性关联研究[J]. 余皖婉,梁振,潘田中,徐堪迪,陶振宇.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4)
[2]结构方程模型常用拟合指数检验的实质[J]. 温涵,梁韵斯.  心理科学. 2015(04)
[3]情绪调节策略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J]. 叶宝娟,郑清,蔡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1)
[4]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 赵鑫,张雅丽,陈玲,周仁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6)
[5]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情感维度[J]. 孙秀丽,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6]外倾个体何以有更多正性情绪体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田学英,卢家楣.  心理科学. 2012(03)
[7]大学生的网络游戏行为偏好与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J]. 马亮,倪国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4)
[8]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 刘红,王洪礼.  心理科学. 2011(06)
[9]多选题数据深度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J]. 王春枝,王娟.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02)
[10]网络游戏行为偏好与EPQ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 张广磊,邓光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02)



本文编号:3284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84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