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人格维度与职业倦怠关系的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5 11:37
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大三人格维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国内有关大三人格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文献23篇,总样本量为10803,运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软件进行效应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元分析结果表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以及精神质与低成就感的效应值均为中等;内外向、神经质与低成就感的效应值为小效应;大三人格与职业倦怠三维度之间的相关受被试类型、文献类型、测量工具的调节.结论:内外倾与职业倦怠三维度负相关,神经质、精神质与职业倦怠三维度正相关.
【文章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34(0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搜集、排除与纳入
1.2 变量编码
1.3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同质性检验
2.2 主效应及发表偏倚检验
2.3 调节效应检验
3 讨论
3.1 大三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3.2 大三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关系的调节效应
3.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于中国样本的元分析[J]. 靳宇倡,何明成,李俊一. 心理科学进展. 2016(12)
[2]中国背景下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罗榛,金灿灿.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5)
[3]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J]. 范会勇,李晶晶,赵曼璐,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1)
[4]临床护士人格特征、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 闫嵩悦,计红苹,张晓忠,戴雨洋,胡艺嘉. 中国医院管理. 2016(01)
[5]企业员工人格特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 郭月平,杨程甲,许明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4)
[6]哪类高校教师易患职业倦怠:10年研究的元分析[J]. 徐长江,解晓龙,莫世亮. 教师教育研究. 2015(01)
[7]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关系[J]. 卞小华.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05)
[8]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一线服务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特质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J]. 付洪利,罗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08)
[9]责任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J]. 余兰仙,高静芳,吴文辉,何雅英,陈新华,李华,叶会玲. 浙江预防医学. 2014(04)
[10]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关系[J]. 崔志清,易春丽.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07)
硕士论文
[1]基层民警职业压力与心身健康研究[D]. 王逸尘.陕西师范大学 2017
[2]企业管理者内外倾人格特质、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D]. 荣竹.扬州大学 2017
[3]社区医生人格、应对方式、工作负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 刘淼.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独生子女医护人员人格、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 徐佳.第二军医大学 2012
[5]高校教师人格、应对方式及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D]. 刘乐功.山东师范大学 2011
[6]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人格特征对其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D]. 刘逍然.河北大学 2010
[7]中学教师艾森克大三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 尹晓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8]企业员工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 谢晓鹃.复旦大学 2009
[9]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D]. 刘晓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01956
【文章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34(0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搜集、排除与纳入
1.2 变量编码
1.3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同质性检验
2.2 主效应及发表偏倚检验
2.3 调节效应检验
3 讨论
3.1 大三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3.2 大三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关系的调节效应
3.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于中国样本的元分析[J]. 靳宇倡,何明成,李俊一. 心理科学进展. 2016(12)
[2]中国背景下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罗榛,金灿灿.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5)
[3]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J]. 范会勇,李晶晶,赵曼璐,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1)
[4]临床护士人格特征、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 闫嵩悦,计红苹,张晓忠,戴雨洋,胡艺嘉. 中国医院管理. 2016(01)
[5]企业员工人格特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 郭月平,杨程甲,许明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4)
[6]哪类高校教师易患职业倦怠:10年研究的元分析[J]. 徐长江,解晓龙,莫世亮. 教师教育研究. 2015(01)
[7]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关系[J]. 卞小华.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05)
[8]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一线服务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特质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J]. 付洪利,罗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08)
[9]责任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J]. 余兰仙,高静芳,吴文辉,何雅英,陈新华,李华,叶会玲. 浙江预防医学. 2014(04)
[10]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关系[J]. 崔志清,易春丽.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07)
硕士论文
[1]基层民警职业压力与心身健康研究[D]. 王逸尘.陕西师范大学 2017
[2]企业管理者内外倾人格特质、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D]. 荣竹.扬州大学 2017
[3]社区医生人格、应对方式、工作负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 刘淼.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独生子女医护人员人格、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 徐佳.第二军医大学 2012
[5]高校教师人格、应对方式及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D]. 刘乐功.山东师范大学 2011
[6]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人格特征对其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D]. 刘逍然.河北大学 2010
[7]中学教师艾森克大三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 尹晓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8]企业员工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 谢晓鹃.复旦大学 2009
[9]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D]. 刘晓丽.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01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0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