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联盟成员心理距离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5 15:16
加强对动态联盟成员心理距离评价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和维持动态联盟的关系,提高联盟成员的协同效应。构建动态联盟成员心理距离评价模型,并基于动态联盟中188份调查问卷,运用二阶因子模型对心理距离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很好,一阶因子与二阶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二阶因子模型结构合理,动态联盟成员心理距离评价模型成立。
【文章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23(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心理距离的一阶因子模型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在动态联盟成员的心理距离可以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假设性和知识距离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与其他四个方面相比,空间距离对心理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便捷不无关系,传统的空间距离对今天的联盟已经不再是障碍,跨地区、甚至跨国的联盟已经是屡见不鲜,这主要源于两点:一是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和便捷,使得不同城市之间的来往如同回家一样方便;二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使联盟成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进行交流,省去了传统两地往来的奔波之苦。在这种背景之下,传统的空间距离对心理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弱也就完全可以理解。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动态联盟在建立与维系联盟关系时如何改善成员心理距离提供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应商创新能力、知识距离与企业创新能力——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于茂荐,孙元欣.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10)
[2]知识距离、知识寻求与员工创新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袁凌,蒋新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8)
[3]空间和社会距离对虚拟社区在线口碑效价的影响[J]. 车诚,罗卫朋,戚晓琳. 软科学. 2017(04)
[4]在线评论有用性与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关系的研究[J]. 王军,丁丹丹.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2)
[5]协作研发网络中心度、知识距离对企业二元式创新的影响[J]. 曾德明,文金艳. 管理学报. 2015(10)
[6]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J]. 王阳,牟兵兵,宛小昂.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04)
[7]知识距离对知识吸收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服务外包企业为例[J]. 肖志雄. 情报科学. 2014(10)
[8]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一个存在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 陈涛,王铁男,朱智洺. 科学学研究. 2013(10)
[9]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影响机制研究——以信任和知识距离对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为基础[J]. 杨钊,陈士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本文编号:3302270
【文章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23(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心理距离的一阶因子模型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在动态联盟成员的心理距离可以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假设性和知识距离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与其他四个方面相比,空间距离对心理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便捷不无关系,传统的空间距离对今天的联盟已经不再是障碍,跨地区、甚至跨国的联盟已经是屡见不鲜,这主要源于两点:一是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和便捷,使得不同城市之间的来往如同回家一样方便;二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使联盟成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进行交流,省去了传统两地往来的奔波之苦。在这种背景之下,传统的空间距离对心理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弱也就完全可以理解。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动态联盟在建立与维系联盟关系时如何改善成员心理距离提供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应商创新能力、知识距离与企业创新能力——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于茂荐,孙元欣.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10)
[2]知识距离、知识寻求与员工创新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袁凌,蒋新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8)
[3]空间和社会距离对虚拟社区在线口碑效价的影响[J]. 车诚,罗卫朋,戚晓琳. 软科学. 2017(04)
[4]在线评论有用性与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关系的研究[J]. 王军,丁丹丹.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2)
[5]协作研发网络中心度、知识距离对企业二元式创新的影响[J]. 曾德明,文金艳. 管理学报. 2015(10)
[6]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J]. 王阳,牟兵兵,宛小昂.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04)
[7]知识距离对知识吸收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服务外包企业为例[J]. 肖志雄. 情报科学. 2014(10)
[8]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一个存在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 陈涛,王铁男,朱智洺. 科学学研究. 2013(10)
[9]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影响机制研究——以信任和知识距离对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为基础[J]. 杨钊,陈士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本文编号:3302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0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