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客体化经历和外表焦虑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发布时间:2021-07-25 17:10
目的:探讨性客体化经历"怎样"影响女性自我客体化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个体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人际性客体化量表,自我客体化量表,外表焦虑量表,控制感量表对716名年轻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1)性客体化经历、社会外表焦虑与女性自我客体化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控制感呈显著负相关;(2)外表焦虑部分中介了性客体化经历与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关系;(3)控制感调节了性客体化经历通过外表焦虑影响女性自我客体化的中介过程。结论:性客体化经历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影响过程中,外表焦虑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会受到控制感的调节,即外表焦虑的中介作用对控制感较低的被试更加显著。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28(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图
分别取控制感的Z分数为正负1,绘制交互效应图,可以看出控制感在性客体化经历对外表焦虑影响中的调节效应(见图2),简单斜率检验[29]表明,对于控制感低的女大学生(如Z=-1),随着性客体化经历的增加,外表焦虑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γ=0.26,t=2.01,P<0.05),性客体化经历增加1个标准差,外表焦虑就会上升0.26个标准差;对于控制感较高的女大学生(如Z=1),随着性客体化经历的增加,外表焦虑的变化不显著(γ=0.06,t=0.82,P>0.05)。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性客体化经历对外表焦虑的影响,随着控制感的增加而减少。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客体化经历、妒忌对女性客体化他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杨晨,叶宝娟,唐日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2)
[2]社交焦虑者对社会排斥的反应偏差及其潜在心理机制[J]. 邓衍鹤,向睿洋,张月寒,刘翔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2)
[3]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 郑盼盼,吕振勇,Todd Jackson.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1)
[4]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J]. 孙青青,郑丽军,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0)
[5]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J]. 郭昫澄,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1)
[6]大学生身体意识量表的修订[J]. 陈欣,蒋艳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09)
硕士论文
[1]女性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D]. 于庆鼎.西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02434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28(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图
分别取控制感的Z分数为正负1,绘制交互效应图,可以看出控制感在性客体化经历对外表焦虑影响中的调节效应(见图2),简单斜率检验[29]表明,对于控制感低的女大学生(如Z=-1),随着性客体化经历的增加,外表焦虑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γ=0.26,t=2.01,P<0.05),性客体化经历增加1个标准差,外表焦虑就会上升0.26个标准差;对于控制感较高的女大学生(如Z=1),随着性客体化经历的增加,外表焦虑的变化不显著(γ=0.06,t=0.82,P>0.05)。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性客体化经历对外表焦虑的影响,随着控制感的增加而减少。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客体化经历、妒忌对女性客体化他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杨晨,叶宝娟,唐日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2)
[2]社交焦虑者对社会排斥的反应偏差及其潜在心理机制[J]. 邓衍鹤,向睿洋,张月寒,刘翔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2)
[3]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 郑盼盼,吕振勇,Todd Jackson.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1)
[4]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J]. 孙青青,郑丽军,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0)
[5]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J]. 郭昫澄,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1)
[6]大学生身体意识量表的修订[J]. 陈欣,蒋艳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09)
硕士论文
[1]女性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D]. 于庆鼎.西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02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0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