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07:22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忍耐为个体能经受欲望诱惑、能承受挫折与压力,为长远利益和目标而暂时忍受一时的不快或屈辱,暂避锋芒、躲避冲突,进而调控自己情绪、态度、行为的一种心理素质。近年来,学者愈发关注本土文化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强调以中国人所熟悉的心理想法或经验为研究题材,扬弃套用西方理论的研究习惯,进行植基于中国人之社会、历史及学术传统的文化心理学研究。学者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要素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研究,但同样作为文化要素的“忍耐”,量化研究却极少,测量“忍耐”的工具较少且单一,亦缺乏本土化测量工具。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为编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忍耐力量表,丰富忍耐的测量工具,并在中国社会民众范围内对量表进行初步应用。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初步形成忍耐力量表条目池,使用头脑风暴法等对条目池进行删减和修改,用专家评价法对评价条目的内容效度,形成量表的预测试版本。对523名被试进行预测试,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筛选条目并确定量表结构,经过信效度检验后确定量表的最终版本。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忍耐力量表、心盛量表、简式个人意义感量表、PHQ-9、GAD-7,通过网络问卷的...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忍耐的概念发展
1.1.1 忍耐的本意
1.1.2 忍耐含义的时代变迁
1.1.3 忍耐与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与处事策略
1.1.4 忍耐的心理学定义
1.2 忍耐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忍耐力量表条目的编制
2.1 忍耐力量表的编制方法
2.2 忍耐力量表初始条目池的形成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忍耐力量表的内容效度评价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对象
2.3.3 研究方法
2.3.4 研究结果
2.3.5 讨论
第三章 忍耐力量表初测版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方法
3.4.1 调查方法
3.4.2 统计方法
3.5 研究结果
3.6 讨论
第四章 中国社会民众忍耐力的表现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方法
4.4.1 调查方法
4.4.2 统计方法
4.5 研究结果
4.5.1 中国社会民众的忍耐力表现
4.5.2 不同性别社会民众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5.3 在校学生与社会人群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5.4 不同年龄段人群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5.5 不同婚恋情况人群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5.6 不同居住地社会民众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6 讨论
第五章 忍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工具
5.4 研究方法
5.4.1 调查方法
5.4.2 统计方法
5.5 研究结果
5.5.1 忍耐力与幸福感的关系
5.5.2 忍耐力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5.5.3 忍耐力与抑郁的关系
5.5.4 忍耐力与焦虑的关系
5.5.5 不同心理健康类型者的忍耐力表现
5.5.6 不同类型的忍耐者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表现
5.6 讨论
5.6.1 忍耐与积极心理健康变量的关系
5.6.2 忍耐与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
5.6.3 忍耐与心理健康分类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J]. 张驰,曹慧,黄紫薇,黄子芮,刘海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9(11)
[2]大学生人际关系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J]. 马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3]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的元分析[J]. 何相材,郭英,何翔,冯观健. 上海教育科研. 2019(08)
[4]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家庭相关因素分析[J]. 蔡兴芹,张金玲. 精神医学杂志. 2019(01)
[5]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效力的差异:心理素质与性别的作用[J]. 潘朝霞,李冰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伴发抑郁焦虑患者中的应用[J]. 胡司淦,徐玮,谢彩侠,朱建,李辉.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3)
[7]简式个人意义感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J]. 肖蓉,赖巧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8 (05)
[8]“双心医学”对冠心病临界病变伴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J]. 汪斌,孙震,沐露霞,杨盼. 安徽医学. 2018(02)
[9]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J]. 张澜,安德宝,王戈,朱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12)
[10]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研究[J]. 王鑫强,谢倩,张大均,刘明矾. 心理科学. 2016(06)
硕士论文
[1]物质主义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 张瑞雪.南方医科大学 2018
[2]大学生心盛状况及其在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 赖巧珍.南方医科大学 2017
[3]大学生反刍思维、心理韧性和抑郁、焦虑的关系及干预[D]. 宣之璇.浙江大学 2017
[4]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卑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 王小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当代大学生尚“和”心理测量量表的编制[D]. 常丹.四川师范大学 2014
[6]高职学生人格、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 廖娓.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大学生忍耐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 刘海英.曲阜师范大学 2010
[8]大肠癌患者的C型行为与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D]. 秦汇丰.山西医科大学 2009
[9]中国人的勇——心理结构及测量[D]. 李林兰.华中师范大学 2009
[10]中国人尚忍心态的心理学研究[D]. 陈萍.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10977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忍耐的概念发展
1.1.1 忍耐的本意
1.1.2 忍耐含义的时代变迁
1.1.3 忍耐与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与处事策略
1.1.4 忍耐的心理学定义
1.2 忍耐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忍耐力量表条目的编制
2.1 忍耐力量表的编制方法
2.2 忍耐力量表初始条目池的形成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忍耐力量表的内容效度评价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对象
2.3.3 研究方法
2.3.4 研究结果
2.3.5 讨论
第三章 忍耐力量表初测版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方法
3.4.1 调查方法
3.4.2 统计方法
3.5 研究结果
3.6 讨论
第四章 中国社会民众忍耐力的表现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方法
4.4.1 调查方法
4.4.2 统计方法
4.5 研究结果
4.5.1 中国社会民众的忍耐力表现
4.5.2 不同性别社会民众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5.3 在校学生与社会人群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5.4 不同年龄段人群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5.5 不同婚恋情况人群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5.6 不同居住地社会民众忍耐力水平的比较
4.6 讨论
第五章 忍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工具
5.4 研究方法
5.4.1 调查方法
5.4.2 统计方法
5.5 研究结果
5.5.1 忍耐力与幸福感的关系
5.5.2 忍耐力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5.5.3 忍耐力与抑郁的关系
5.5.4 忍耐力与焦虑的关系
5.5.5 不同心理健康类型者的忍耐力表现
5.5.6 不同类型的忍耐者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表现
5.6 讨论
5.6.1 忍耐与积极心理健康变量的关系
5.6.2 忍耐与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
5.6.3 忍耐与心理健康分类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心理灵活性与负性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J]. 张驰,曹慧,黄紫薇,黄子芮,刘海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9(11)
[2]大学生人际关系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J]. 马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3]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的元分析[J]. 何相材,郭英,何翔,冯观健. 上海教育科研. 2019(08)
[4]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家庭相关因素分析[J]. 蔡兴芹,张金玲. 精神医学杂志. 2019(01)
[5]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效力的差异:心理素质与性别的作用[J]. 潘朝霞,李冰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伴发抑郁焦虑患者中的应用[J]. 胡司淦,徐玮,谢彩侠,朱建,李辉.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3)
[7]简式个人意义感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J]. 肖蓉,赖巧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8 (05)
[8]“双心医学”对冠心病临界病变伴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J]. 汪斌,孙震,沐露霞,杨盼. 安徽医学. 2018(02)
[9]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J]. 张澜,安德宝,王戈,朱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12)
[10]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研究[J]. 王鑫强,谢倩,张大均,刘明矾. 心理科学. 2016(06)
硕士论文
[1]物质主义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 张瑞雪.南方医科大学 2018
[2]大学生心盛状况及其在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 赖巧珍.南方医科大学 2017
[3]大学生反刍思维、心理韧性和抑郁、焦虑的关系及干预[D]. 宣之璇.浙江大学 2017
[4]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卑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 王小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当代大学生尚“和”心理测量量表的编制[D]. 常丹.四川师范大学 2014
[6]高职学生人格、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 廖娓.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大学生忍耐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 刘海英.曲阜师范大学 2010
[8]大肠癌患者的C型行为与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D]. 秦汇丰.山西医科大学 2009
[9]中国人的勇——心理结构及测量[D]. 李林兰.华中师范大学 2009
[10]中国人尚忍心态的心理学研究[D]. 陈萍.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10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1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