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目标预知对路径整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0 10:20
  本研究采用头盔式虚拟现实与返回起点或路标的路径完成任务,通过指导语来调控被试对于返回位置的预知,检验目标预知对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返回起点这一目标的预知可以使被试有效地忽略由于路标出现或路标数量增加而导致的干扰,而对于返回路标这一目标的预知程度越高,可以促使被试做出更准确的反应。这样的结果体现了目标预知作为一种非感知觉因素对于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也体现了人类路径整合的策略性和灵活性。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目标预知对路径整合的影响


本研究的虚拟场景和任务流程示意图

平面图,路标,中路,完成任务


第2期过继成思等:目标预知对路径整合的影响191路标,要求被试返回起点(如图2D所示);(5)外出路径中有两个路标,要求被试返回其中一个路标(如图2E所示)。图2本研究中路径完成任务中返回起点或路标的平面俯瞰图示例2.4实验流程首先,被试阅读预先准备好的指导语,并完成4至8个练习试次,直到被试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实验任务。之后,被试进行含24个试次的正式实验。在每个试次开始之前,不同组的被试接受不同类型的指导语。不知情组接受的指导语为:“新的一次测试开始。”返回类型知情组接受的指导语为:“新的一次测试开始,这次测试需要返回起点/路标。”返回地点知情组接受的指导语为:“新的一次测试开始,这次测试需要返回起点/三角形路标/正方形路标。”每个试次一开始,被试出现在外出路径的第一段走廊的起点位置,并且正对着这段走廊的终点(见图1A)。这时,被试需要按行走键,“虚拟地”走到走廊的终点。当被试走到走廊的终点时,下一段走廊出现,但由于走廊之间存在夹角,因此被试需要先旋转身体,使自己正对着下一段走廊的终点,然后再继续行走(见图1B)。当被试走完5段走廊后,会进入到一个黄色岩壁的圆形房间,同时代表被试身体朝向的指示杆和代表返回地点的图形出现(见图1C),提示被试这个试次需要返回哪个地点。这时被试需要转动身体面向需要返回的地点,并按下方向确定键,他的反应角度和反应时被计算机记录下来。在被试选择的这个方向上会出现长走廊(见图1D),被试需要通过按行走键走一段距离,到觉得自己走到返回地点的位置时,再按下位置确定键。这时,被试的距离反应也被计算机记录下来,这个试次结束,下一个试次开始。整个实验过程中(包括练习试次),被试不接受任何反馈信息。3结果本研究中48位被试之中有47人完

反应时,平均位置,路标,误差


192心理学报第51卷图3三组被试在返回起点时的平均位置误差和反应时。误差线表示标准误。图4三组被试在返回路标时的平均位置误差和反应时。误差线表示标准误。比较的结果表明,完全不知情组的位置误差(13.48m)要显著大于返回类型知情组(10.66m),t(30)=2.24,p=0.049,Cohen’sd=0.58,也显著大于返回地点知情组(10.44m),t(30)=2.46,p=0.043,Cohen’sd=0.91,而返回类型知情组与返回地点知情组在位置误差上的差异则不显著,t(30)=0.26,p>0.99。此外,组别与路标数量在反应时上交互作用显著,F(2,45)=5.23,p=0.009,ηp2=0.19。对每组被试反应时数据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完全不知情组和返回类型知情组的反应时不受到路标数量的影响,bothFs<2.30,p>0.14;而返回地点知情组在有2个路标时返回起点的反应时(7.71s)甚至短于有1个路标时(8.48s),F(1,15)=8.13,p=0.012,ηp2=0.35。4讨论4.1目标预知对路径整合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目标预知对返回起点和返回路标这两种反应均有促进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方式又存在差异。一方面,目标预知对于返回起点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和路标个数之间的交互作用上。具体而言,当任务要求被试返回起点时,完全不知情组在外出路径中有两个路标时比没有路标时的反应时更长,而返回类型知情组和返回地点知情组这两组被试的表现则不受路标的影响。这样的研究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而且表明对于返回起点这一目标的预知可以使被试有效地忽略由于路标出现或路标数量增加而导致的干扰。另一方面,当任务要求被试返回路标时,返回类型知情组与返回地点知情组的位置误差均小于完全不知情组,说明对返回路标这一目标的预知越多可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导航:路标学习和路径整合的关系[J]. 李丹,杨昭宁.  心理科学进展. 2015(10)
[2]虚拟路径整合的学习效应[J]. 过继成思,宛小昂.  心理学报. 2015(06)
[3]运动觉、布局无关运动与路径整合[J]. 周佳树,张侃.  心理科学. 2005(06)



本文编号:3353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53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a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